第02版:综合新闻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19年6月12日 星期

叶晖:让学生“走进”课堂


【人物名片】

叶晖,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潜心课堂教学,曾获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课比赛一等奖,先后有5个教学改革项目获得省级和校级立项。

□本报记者 武怡晗

这是一堂普通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公修课。在记者的印象里,教室里应该会“倒”下不少人。

浙江师范大学思政课教师叶晖面临的不仅是大班额问题,还有50名学生来自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物理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不同专业,而且跨越了大二、大三两个不同年级。

两节课的主题是“建设美丽中国”,翻开课本是满满的理论“干货”。而叶晖只讲了5分钟理论,把更多时间花在播放动画影片、列举翔实案例、推荐中外文献等上面。让人诧异的是,一些学生也站到了讲台上。

来自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余利进就是其中之一,他和4位小伙伴用PPT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五水共治”的前世今生。“我一直认为浙江不缺水,但在查阅资料时才发现,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800立方米。”余利进说,为讲好“五水共治”,他们详细研究了背景材料和相关新闻,还编排了一出修理寝室水管的情景剧。

像这样的专题研究小组,全班共有10个,他们的任务就是围绕课堂主题,和大家分享相关知识。这学期,班上讨论过的主题就包括两会热点话题、“一带一路”中的经济发展、扫黑除恶等,学生们通过新闻播报、演讲、情景剧等形式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这是多年来叶晖坚持采用的“大班授课、小组讨论”专题研究教学方法。她会给学生很多建议,提醒他们不要局限于自己的研究主题,要重点分析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在课堂上,学生开展热烈讨论时,她也会不断地启发说:“一定要结合自身,谈谈当代大学生能做什么?”

翻看叶晖和学生们用于学习交流的App,仅这个学期就有近百次,有的交流甚至延续至深夜十一二点。页面上满满都是“老师,这个主题这样表述是否妥当”“您觉得我们还有要修改的地方吗”等问题。正是课后的一次次交流,让她的思政课变得生动、丰富起来。在课间,叶晖经常会被学生围住,小到女孩子的心里话,大到专业论文设计,不少学生都愿意跟“叶姐姐”聊聊。

“从上第一节课起,我就被叶老师‘圈粉’了。”人文学院学生江盈盈说,这学期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但她不想和叶老师道别。接下来参加党建课题比赛,江盈盈准备邀请叶老师做指导,因为“每次提问,她几乎都是秒回,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

跟学生接触多了,叶晖也会从00后学生的视角去看问题、看世界,“自己也很有收获”。因为教学成绩突出,她先后两次坐上了学校设立的“教学特聘岗位”。对待思政教学,叶晖坦言自己也曾有困惑。但这些年的实践让她明白,怎样让更多学生“走进”课堂,不局限于那两节课,才是关键。

恰好两年前浙师大开展教改,撤销了社科系,以4门主干课程教师为基础,成立4个教学中心,培育4个教学团队。作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中心主任,叶晖就和团队一起,对教材进行分解,变成一个个专题,并邀请学生代表一起磨课。

“叶晖是学生心中的女神级老师。”浙师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苏煜说,她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能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反映本学科的最新观点和启迪。以专题教学为抓手,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小组合作式、案例教学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她的课堂,学生抬头率很高。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