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新质教育研究院院长 叶惠玉
从实践者角度,当下首要的任务是传递新质理念,理解新质教育的本质属性。新质,是相对于旧有的存在,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和引领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性与变化性的普遍特质,存在于教育的每一个时代。
传递“新质”理念,是教育面对时代发展趋势应然的态度,不能简单理解为跟风。要消解概念恐慌与乱解,让新质生产力从理论描述中走下来,转化为实际可感的生活关联事项,然后让新质人才成为教育者能切实理解并把握的具体画像。对学校与教师而言,切实的理解与认可能萌发出巨大的创造力,自发地形成教育实践的改进,形成新质教育力。
对基层研究部门而言,我认为,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对新质生产力及新质人才的社会需求调研,掌握数据,寻找典型案例,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来自社会的需求。以往,这方面的工作是做得很少的。
要将调研结果融入到教育推进中。要打开学校大门,建立学校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实际关联,做到新时代的因材施教。有一所乡镇中学曾做过统计,80%以上的学生,经历高中大学的学习后,最终回归家乡工作。这就形成了很重要的社会关联,本县本镇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结构影响着人才的需求。因此,乡镇中学的人才培养,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需要融入人所处的特定区域的社会环境的需求。这种需求城市与乡镇、县与县有别。要关注“教育人才培育中的学校社会的小循环”,在这个基础上设计合适的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