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星期

以“一体两翼”课程实现“三级培养”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童志斌 潘晓锋

2024年,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获评教育部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校。学校将环境、课程、实施、项目和竞赛等要素融为一体,构建了覆盖基础普及、实践深化、创新拔尖的“一体两翼”课程体系,在项目式学习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人工智能教学、人工智能社团培养、人工智能素养竞赛“三级培养机制”。

学校整合教学空间和设备建设信息科技专业教室、人工智能专业教室和创客中心“三级人工智能教育环境”。信息科学专业教室包含信息系统专业教室和物联网专业教室,配置了电脑、人工智能套件、智慧农业大棚和物联图书馆,开展必修的信息科技和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人工智能专业教室,配置了专业人工智能实验箱、ROS机器人、机械臂及智慧城市沙盘,供学生人工智能项目体验和专业学习;尖峰创新空间,配置了丰富的人工智能套件、软银机器人等,供学生创新实践和参加人工智能类素养大赛。

学校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空间、人工智能教育的场地环境,构建“一体两翼”课程实施结构,形成金字塔形人才培养形态。“一体”是以学生素养发展为目标,“两翼”指三级课程架构和学生活动空间结合的三级架构的培养机制。其中,人工智能基础课程以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为主要内容,面向所有学生在信息科技专业教室中开展教学;人工智能实践课程以人工智能专业教室的设备和内容为载体,面向有特长、有专业发展需求的学生;人工智能项目课程面向人工智能社团学生,以人工智能项目比赛为载体展开创作活动。

在人工智能教学和项目实践中,我们还提出了“四链”(情景链、知识链、问题链、素养链)项目式学习模型,以真实的项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学生在项目情景中,产生解决问题的需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产生一些新的项目需求;在项目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知识和能力不断地螺旋式上升,达成素养养成的结果。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