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中小学基本普及人工智能教育
□温州市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夏向荣
近年来,温州以“未来教育”为引领,牢牢把握教育数字化新机遇,积极创建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创新构建“SMART”智治新样态。温州基于创客教育的良好基础,将人工智能教育列为国家级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的六大行动之一,并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统筹谋划、整体推进,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温州于2022年2月率先出台《温州市中小学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案》,构建“5133”人工智能教育框架体系。“5”指“五个一”工程,即每所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至少要有一支人工智能团队、一门人工智能课程、一个人工智能项目、一个人工智能品牌活动、一个人工智能空间。“1”指全市统一构建人工智能教育教学平台,以降低教师人工智能课程授课门槛,并汇聚师生应用数据,开发人工智能数据驾驶舱,不仅实现全市人工智能教学资源统筹共建和常态化监管,也助推人工智能教育迅速普及。“33”指三个核心体系(三阶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三层次师资培养体系和三层面人工智能素养评价体系)和三个区域整体推进机制(协同推进、统筹统建、特色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有944所中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学校覆盖率达94%,基本实现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第一阶段目标。
未来3年,温州将在智慧教育、科学教育的总体框架下,出台人工智能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在原来的基础上,全面深化实施人工智能教育。
一是全面改造提升人工智能教学基础环境。按照人工智能教学要求升级优化现有数字化教学环境、创新实验室、跨学科综合学习空间等。把建设人工智能教育空间作为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以体验性、互动性、探究性、实践性为导向,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空间迭代升级,支撑师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感知体验、理解应用、项目创作等教学活动。各区域以建设人工智能实验中心等方式,实现校际统筹布局、均衡配置。鼓励在温高校、科研机构、高科技企业等参与人工智能体验中心、研学基地建设。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及管理平台,打造人工智能教育备授课中心、课程资源中心、编程创作中心、人工智能训练中心、智能师训中心,支撑课程开设、资料分享、项目实验、作业布置、互动协作与评价答疑等。
二是构建普惠均衡的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聚焦填补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力争在2026年实现人工智能教育城乡一体全域覆盖。常态化深入开展“AI教育乡村公益行”活动,通过“AI科普大篷车进校园”“名师教AI”“大伽讲AI”等系列活动,以“线下送教+线上共享”模式在12县(市、区)巡回开展,每次力求“帮助一校、服务一县、辐射全市”。升级市级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平台,构建市、县、校三级联动数字资源池,为学校提供资源包、模型库、工具集及算力等基础支撑,让城乡学校都从原来的“开成课”升级到“开好课”。
三是打造“标杆”和“整体”螺旋提升区域发展新范式。持续深化三阶课程体系:初阶面向全体学生,普及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中阶面向对人工智能有兴趣且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强化专业知识教学与思维能力培养;高阶面向具有较强学科基础和跨学科思维的学生,推动“AI+”跨学科课程的融合应用。同时探索“人工智能赋能教学变革”应用场景,推动大规模个性化教学落地。分学段打造人工智能教育标杆校,并使其与区域人工智能教育整体发展相互借力,螺旋提升。
四是实施多跨协同机制推动师生素养双提升。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整合教研、师训、技术、评估四部门职能和高校、企业、团体协会三方面技术服务力量,明确年度任务清单与责任矩阵。分层分类实施人工智能教育师资专项培养计划,提供“微认证”专题培训课程,将教师的数字素养学分作为必修学分纳入下一轮360学分修习要求。研制“温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素养水平测评标准”。
五是搭建高活跃度的人工智能教育交流展示平台。以“123教研行动”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即一支骨干师资队伍、两项教学研讨活动(每年度开展4次人工智能教学研讨和8次线上月公开课)、三类评审(人工智能项目学习活动设计、课例资源评审、“小工程师”评选)。市、县、校三级联动常态化开展以人工智能教育为主题的科创实践与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创新思维。
绍兴:人工智能赋能科创教育
□绍兴市教育技术中心负责人 何 丹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绍兴市于2025年1月在全省率先发布《绍兴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建设方案》,规划绍兴市智慧校园科创特色标杆学校建设、绍兴市iTech人工智能试点校建设,并以全国师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中央电教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iTech人工智能科创互联网学校为三大抓手,全面推进人工智能科创教育普及化进程。
素养提升为抓手。绍兴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信息素养活动为抓手,全面提升全市中小学生数字综合素养。同时,着眼项目长期发展,举办全市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培训、项目研讨会等。
中央电教馆课程为重点。积极推动中央电教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落地。积极组织各县(市、区)参与试点工作。扎实落实试点有关工作开展,推广优秀经验和课例,2024年5月中央电教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工作经验交流活动在诸暨举行,绍兴与此同时组织开展了市级交流活动,夯实教学课例、培训师、基地校工作。
线上科创求突破。建设绍兴市iTech人工智能科创互联网学校,搭建市域范围普及普惠的市、县、校一体化人工智能科技创新教育平台;制定人工智能线上课程标准,规范线上人工智能课程开发和应用;遴选20所iTech试点校,探索人工智能教育新模式,组织开展了iTech人工智能公益课程活动,开发线上课程65门,根据课程开发质量及学习量进行了寒暑假公益课程的评选,激励教师开发优质课程。
绍兴市统筹、引导各县(市、区)结合自身优势,探索区域特色教学范式,打造品牌,实现“一区一AI品牌、一区一AI团队”。目前全市6县(市、区)均已常态化开展县级机器人、创客等人工智能科创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