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基础教育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3月7日 星期

慈溪市伏龙书院:青瓷瓯乐奏响非遗传承乐章


□本报通讯员 马亭亭

明明是音乐课,讲台上却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瓷碗。随着教师手腕轻摆,清丽灵动的声音由远至近地回响在教室里……原来,这是音乐教师在讲授青瓷瓯乐。

青瓷瓯乐是用陶瓷土制成的乐器和器皿进行音乐演奏,是中国音乐史中最古老、最具代表性、最具地方特色的一种传统音乐,也是慈溪的文化金名片之一。慈溪上林湖青瓷瓯乐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年前。在慈溪市伏龙书院,由校长华央苹领衔的市音乐名师工作室,积极探索“青瓷瓯韵”融合教学活动,以上林青瓷文化开发为媒、歌舞乐深度融合为径,创设多维的学习主题,让瓷乡学生从小爱上瓯乐。

在伏龙书院的音乐课堂上,一堂青瓷瓯乐融合课“春天来了”妙趣横生。教师从由慈溪本土作曲家应锡恩谱曲的《春分》导入,引导学生对春天进行探讨;以歌曲《村居》为载体,让学生了解青瓷瓯乐这一独特艺术,体验青瓷瓯乐的风采。学生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瓷碗、瓷沙锤、瓷片琴等乐器演奏。瓯乐轻轻敲击的清脆,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独特典雅的艺术魅力。教师趁热打铁,把青瓷瓯乐与歌曲律动、演奏、合唱等多种音乐活动形式相融合。“原来瓷器也能‘唱歌’,太神奇了,很好听!”学生们赞叹连连。

“音乐类非遗属于口承文化,以师徒口传心授为主,在‘青瓷瓯韵’融合教学活动中,教师以丰富的课程设计将青瓷瓯乐这一富有本土特色的活态文化带到学生面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学校课后美育资源不足的问题。”华央苹表示,希望能培养“会生活、会审美”的学生。

越窑青瓷以简为美,典雅而素净。大多数的青瓷作品都是顺其自然的,很少经过雕琢和装饰。青瓷的装饰精髓就在于简约灵动。在“千峰翠色,越窑青瓷”美术课上,教师引导学生们从辨釉色、赏器型、画纹样一步步入手了解越窑青瓷文化。学生们不仅在纸上作画,而且尝试在青瓷素坯、青瓷盘、奶茶杯、丝巾上画画。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将美术经验迁移到了对音乐作品的赏析与编创中,获得多样化的审美体验,理解了音乐、美术学科知识之间是可以迁移的。

茶碗的音高跟碗的厚度和加入的水有什么关系?瓷片琴的音高跟瓷片的长短厚薄有什么关系?教师们还把瓯乐和科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知识。

在伏龙书院新校舍里,华央苹结合学校教育教学特色,特意设置了青瓷展览功能区,300多平方米的场馆内展示了学校活态传承地方青瓷的5年历程,以及慈溪越窑青瓷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其中包括“青瓷十二工乐坊”体验馆——瓯乐坊、瓷歌坊、小舞坊、诗乐坊、陶艺坊、瓷画工坊、茶艺工坊、文创工坊等,让空间场景更具学习力和审美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探索动力。

瓯乐课堂不仅活跃在教室里,还开进了青瓷传承园,进行场馆式实景化教学。在“青瓷瓯韵”研学活动中,学生们感受青瓷之美,探秘仿古龙窑,了解青瓷和瓯乐的发展历程,探讨其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在青瓷陶艺馆,他们了解青瓷的制作过程,感悟其中的奥秘。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