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2月25日 星期

“能出汗的体育课”是教育本质的回归


●体育课就得有体育课的样子,不能搞假把式。“出出汗”“红红脸”“跑起来”……才能让体育课真正向“强筋骨”“塑人格”的教育本质回归。

□程振伟

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即“体育八条”正式发布。这一举措聚焦学生体质健康短板,其中“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更是成为亮点,为校园体育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能出汗的体育课”,这个提法新颖而具象化,说出了体育课的真谛。体育课就得有体育课的样子,它不能向理论化、智育化、美育化偏移,不能搞“阴阳课表”,也不能搞假把式。“出出汗”“红红脸”“跑起来”“对抗起来”,才能让体育课真正向“强筋骨”“塑人格”的教育本质回归。

体育课首先还是指向身体素质提升。“能出汗的体育课”就是要求“体育课该怎么上就怎么上”“体育在教育本质上该怎样就怎样”。“体育八条”在运动、体质、竞技、比赛上有要求,就是要让下一代不“脆皮”、不脆弱。达到一定强度的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提升身体机能,运动时分泌的内啡肽可缓解学业压力、调节情绪,进而生长出愿意竞争、享受竞争、团结协作的意志力、精神力。

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是一次可贵的教育理念回归。在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不仅要有位置,更要有地位。它不应是被边缘化、可有可无的学科,而是培养学生心理韧性、社会适应力、未来竞争力的教育主体。体育课中蕴含体力、对抗乃至竞技等丰富内涵,可以说学生意志力、抗压力、精神力、团队协作力等核心素养的养成,体育课所起的作用不可替代。

上好“能出汗的体育课”,需要政策刚性支撑、资源投入与文化浸润的合力奔赴。比如可以借助智慧体育技术心率监测手环、AI动作捕捉系统让家长对“出出汗”“红红脸”“真对抗”无后顾之忧;可以聘请退役运动员当教育顾问,增加体育课的专业性并减少运动损伤;可以让学校管理更富有人性化,让学生在出汗后不会受凉生病。比如杭州市凤凰小学针对学生体育活动出汗增多的情况,推出了为每个学生准备擦汗巾的暖心举措,为“能出汗的体育课”保驾护航。

只有当学生在球场上奔跑、在对抗中协作、在汗水中成长、在呐喊中澎湃,这时的体育课才是真正有位有为的主学科。体育是“人格的健身房”,而不仅仅是“体能的训练场”,让这一切从“出汗的体育课”开始扎扎实实地执行。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