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前沿观察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4月26日 星期

科学教育如何做好“加法”


□本报记者 言 宏

近日,以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工作为主题,记者走访了有关领导专家,发现省内各地有很多创新做法,主要聚焦于因地制宜做好校内科学教育、校外资源供给、教育集成改革这3篇“加法”文章。

如何在校内加强科学教育?“课堂提质见效度,实践探究重深度,师资培养显温度,课后服务有亮度”,是浙江教育人的回答。浙江注重义务教育阶段科学类学科的互融互通,打破学科壁垒,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率先设置整合物化生的科学课程;将高中通用技术、信息科学等纳入高考选考科目,切实通过课堂提升学生科学核心素养。持续加强科学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实施STEAM跨学科学习、“科学部落格”项目式学习等科技创新教育,开展“科学家故事众创空间”“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科学实验。

针对专职科学教师数量不够、现有教师专业能力不强的问题,浙江省加大科学教师储备培养和现有中小学师资在岗培训力度,全省师范类科学教育专业招生规模连续3年增长率维持在10%以上;开展“院士进师训”重大工程,通过建立师训导师院士专家库、聘任院士担任培训导师等多种形式,让广大教师自发获取科学知识,感受科学情怀。引入编程、机器人、创客等科学实践课程,做好课后服务的科学教育“加法”;鼓励各地在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中培育一批科学精品课程。

仅仅抓住校内的教育显然不够,还要加大校外资源供给。浙江省通过“请进来社会科学资源”“走入校外科普基地”两项行动计划,精准对接学生需求,推出“浙江省中小学科普教育”三大系统工程,即创新实施“‘双千’助力‘双减’”“双百计划”“英才计划扩面提质”,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厚植他们的科技报国情怀。以“千家基地拓研学、千名专家进校园”服务活动为抓手,联动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等建立“科教大联盟”,积极布局、免费开放科普教育基地1055个,形成包括10名院士在内的1561名科技专家服务团阵容,引导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惠及学生1600多万人次,实现全省各地全覆盖。

如何既激发学生浓厚的科学兴趣,又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既着力当前,又谋划长远?为此,浙江省实施“百名科学家走进中小学课堂”“百名科学家担任中小学副校长”两项行动。已邀请施一公、潘建伟等著名科学家给全省6500余所中小学开讲授课,帮助560余万名中小学生了解、体验各种高科技前沿理念;推进科学家进中小学任科学副校长工作,让科学家精神在学校薪火相传。

要增加学生接触科学的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热情和动力,必须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浙江省通过完善中考改革、深化评价改革、进行数字赋能改革,以加快教育集成改革,打通科学育人全链条。中考试行全省统一命题,研制实施意见。探索增加实验探究和动手实验考核项目,注重知行合一、手脑并用,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挥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优势,健全完善小学、初中科学学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逐步推广科学实验测评,全省80%的县(市、区)建立包括实验测评在内的小学科学学业评价体系。不断丰富科学教育教学方式和内容,创新推出“Z直播”在线教学栏目,邀请科学家、科学名师等累计直播60余场,播放量达800万人次。

目前,我省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金华市、绍兴市越城区、台州市椒江区已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名单。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