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4年1月30日 星期

科学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关育兵

近日,据《中国青年报》报道,一项调研报告显示,近九成受访高中生想做对社会有贡献的工作,但同时,对未来要从事的职业有确定想法的仅四成多。

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仍存在着短板,不仅不利于学生实现精彩人生,也在无形中加剧了教育的低效内卷。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只靠高中和大学,而是要从娃娃抓起。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一以贯之,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再到大学形成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使学生能在不同阶段接受到侧重点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更好地形成职业意识与规划。

在学生成长的不同阶段,职业规划教育的侧重点理应有所不同。在幼儿园阶段,主要是做职业规划教育的准备,让孩子在游戏中初步形成与职业相关的概念。对小学生主要是进行职业启蒙,通过游戏、故事、活动等,使他们对职业形成初步印象,激发他们对职业的兴趣。初中阶段要引发学生对职业的思考,使学生在体验中形成职业观。到了高中,就要以职业实习实践为主,对职业有进一步的认知,同时要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并能作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到了大学,则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深化阶段,要形成职业精神和更长远的职业规划。

家长对孩子的职业规划影响非常大。家长要调整育人目标,着眼于孩子一生的发展,注重孩子未来的谋生能力、自立能力的培养,而不是盲目、偏执地把孩子的人生锁定在考取名校上。家长要有职业启蒙意识,要做好对孩子的职业启蒙教育,平时要多和孩子聊聊自己在职场的感受、对各种职业的看法等,要利用各种机会带孩子去体验不同的职业。要了解孩子、认识孩子,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关注孩子的个性、行为特征,尊重他们的职业兴趣与选择。

随着各类新职业的出现,家长与孩子在就业观念、职业选择上会有一定的差异,这是正常的。家长要正视这种代际差异,加强沟通交流,客观表达自己的想法,不粗暴否定孩子,而是努力去了解这些新职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帮助孩子分析新职业的机遇及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让孩子作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