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3年10月20日 星期

跨地区教共体同步课堂教学策略


●同步课堂可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杭州市三墩小学 冯 岳 施益超

围绕“建设美好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命,以实干担当回应老百姓对“上好学”的期盼,杭州市三墩小学依托市域范围跨地区教共体同步课堂项目实施环节,在课堂教学、参与合作、数字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索。学校在与淳安县左口乡中心小学建立跨地区教共体近一年半来,以同步课堂为主体,以协作共进为目标,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线上+线下”互动。

一、构建高质量学习认识方式,课堂教学深研精准

1.计划纳入,让同步课堂有序列

两校开辟以“之江汇”为载体的线上学校空间,并在每学期初根据实施计划表,将所有后续要开展的同步课堂提前录入“之江汇”大课表,让同步课堂的开展有计划、有保障。

2.技术投入,让同步课堂有保障

为解决同步课堂实时互动和声画同步技术问题,三墩小学在原先录播教室基础上进行设备迭代,全新打造支持同屏技术的“未来互动教室”。左口乡中心小学也搭建了一套可移动直播设备,以配合主会场,在交互中实现互联互通。同屏技术使两校不同的终端设备相互兼容跨越操作,实现数字音视频、图片传输。同步不同屏幕的显示内容,在技术层面为双向课堂观察打实基础、做好保障。

3.专家介入,让同步课堂有水准

为了让城乡同步课堂更有质量、实效,三墩小学还邀请专家介入指导。每学期均有校内名师、区学科教研员、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等共同参与同步课堂。

二、形成闭环式参与合作关系,三种模式同屏授课

城乡同步课堂,当师生通过网络面对不同空间内的学习伙伴时,学习体验和课堂关注点一定不一样。指向不同学科,面向不同学段,根据结对学校实际师资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堂开展形式。两校经过实践,创新了同步课堂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两地师生同屏授课

城区师生和农村师生一起参与同步课堂。这既保留了传统面对面教学优势,也弥补了远程教学不足。两地教师可根据学情差异,开展有针对性的辅导与教学,必要时也可交换辅导对象,开展远程教学。

2.城区教师单独给农村学生同屏授课

由城区教师主讲,农村教师助教,农村学生作为授课对象,单独为其开展同步课堂。这样的联动最现实,且收益最大。尤其像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农村学校缺乏专业教师,城区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单独备课,专门为农村学生上课,既帮助对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专业教师短缺困难,也让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3.农村教师给两地学生同屏授课

城乡同步课堂,不能仅局限于城区帮扶农村这样单一的形式,还可以由农村教师为两地学生进行同屏授课,发挥双方师生的优势,在课堂中激发教学智慧。

三、探索数字化互动评价方式,携手迈进联动发展

通过跨地区教共体结对帮扶项目,三墩小学将校内数字化平台全部向受援学校开放,针对数字智能化课堂教学评价、课堂学习观察,让更多的师生享受到技术赋能学习和数字赋能教育的红利。

1.用报告改善两地学生课堂学习

两地教师对课堂的观察与关注,改变着学生的课堂行为。尤其是农村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接触到以前从未感受过的信息技术、设施设备、学习资源等,对他们来说是一次学有所获、学有所得的旅程。通过专用设备和校园数字化平台软件给两校的师生绘制出课堂数字诊断报告,分别发送给两校的授课(组班)教师,供其教学研究和分析提升。

2.用课堂促进两地教师专业发展

通过同步课堂技术环境,实现异地教研组听评课和交流分享同步,真正做到城乡教学共研、资源共享、数据共有。一年多来,两地教师开展同步备课、磨课、研课,尝试不同授课方式,使用不同教学方法,并在课后对课堂行为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反思,在教学实践和理论之间架起桥梁,教师的专业素养得到新的提升。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