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高考彰显着社会敬惜人才之风,也是对社会公共治理能力的检阅。
□邓海建
来自教育部的消息称:2023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创历史新高。教育部会同国家教育统一考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统筹谋划,周密部署,指导各地精心做好考试组织和考生服务工作,全力以赴实现“平安高考”目标任务。
破千万的考生、创纪录的热度,无不预示着今年高考的火热。是的,几乎没有什么考试比高考更叫人牵肠挂肚。高考不仅是个人的梦想、家庭的梦想,更关乎国家的梦想、时代的梦想。济济多士,乃成大业;人才蔚起,国运方兴。今天,高考仍是选拔人才、捍卫公平的重要底线,是助力莘莘学子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锦绣舞台。于此而言,护航高考彰显着社会敬惜人才之风,也是对社会公共治理能力的检阅。
对高考最好的祝福,就是让“平安高考”的目标能顺利落地。高考要平安,除了考场内外的秩序,最重要的就是打击黄牛党的“高考生意”。
首先是志愿填报上的云谲波诡。每年考试一结束,各种“考得好不如报得好”“不能浪费每一分”的焦虑情绪甚嚣尘上,同时出现的还有各种“高考志愿规划师”。考后估分、讲解专业、介绍技巧、答疑解惑……填报软件收费从几百元至上千元,一对一咨询辅导价格则从几千元到数万元。真相呢?所谓“高考志愿规划师”,根本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之列。而早在去年6月,教育部便发布警示称“社会上有机构或个人向考生和家长开展的‘高价’志愿填报咨询活动,存在政策解读不精准、信息提供不准确、费用收取不规范甚至诈骗等问题”。
其次是“野鸡大学”的屡禁难绝。每到招生季就“定期发作”的“野鸡大学病”,背后是虚假大学的斩草未除根。中国邮电大学、中国师范学院、中国经济贸易大学……这些看似“高大上”的学校,令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很遗憾,它们都是“野鸡大学”。这些年来,曝光不少、关停不少,教育、公安等部门往往也会贴心提示,大家的警惕意识也提高不少。即便如此,乱象难止。比如,网上一所名为“河南传媒大学”的学校,从去年高考前夕,就通过网站不断发布其办学、科研、招生的消息。此后,当地教育部门表示,河南并无这一学校,教育部提供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也没有该校的信息。
而今,很少有人会相信“包过”“保过”“真题”等虚假信息了。不过,偏门的“大学”、填报志愿上的投机,仍在蛊惑着部分考生和家长。再加上短视频等全媒体阵地的“赋能加持”,高考黄牛党的偏门生意更风生水起,也更为隐蔽。一方面,我们固然希望家有考生的都能擦亮慧眼,不要深陷在“宁信其有”的投机逻辑里;另一方面,更期待职能部门重拳出击,严惩这些产业链上的黄牛,护航高考。该举报的举报、该打击的打击,市场监管等部门主动承担起净化市场的责任,让高考不至于沦为抢食唐僧肉的暴利生意。
星光不负赶路人,岁月难得少年时。高考是毕业生的考试,也是社会的考试。它既考量着相关部门的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也考验着各行各业的协作水平、群体之间的互助精神。为考生营造和谐的考试环境,不妨就从守住底线、打击黄牛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