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毛
教书30多年,我在办公室里偶尔会听到年轻同事聊起学生。有时,他们会在自己班的学生身上,用到“坏”这个字眼,甚至说“是你意想不到的坏”。
不是我有意竖起耳朵,而是他们的声音实在太响,自然入于我耳。当然,我也只是听听。
这种聊天并非正常的交流和探讨,更像是一种带着不满的吐槽。如果对方是找我商量,我定会细细追问:“学生究竟‘坏’在何处?在什么具体情境下?有哪些细节?”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看清所谓“坏”的真相。
凭我对“坏”的定义,至今我还没遇到过一个“坏学生”。
即便网络上能看到一些触目惊心的事件,在我的理解中,这并非本性之恶。
我依然相信,每一个降临人世的孩子,都是天使。
人在成长中难免会遇到问题,有的学生长期处在不良状态中,累积了太多负能量,以至于犯下错误,甚至有的错误还比较严重,但这远远够不上“坏”。
当学生出现问题与错误时,在我看来,恰恰彰显了学校和教师存在的意义。这些学生最需要的是帮助和引导,而不是简单的批评、指责与惩罚。
“坏”这个标签一旦贴上,便会蒙蔽我们的双眼,损害师生关系,不利于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更会阻碍教师自身的身心健康与专业成长。
所以我认为,当一位教师开始认定学生“坏”“很坏”“坏透了”时,最需要改变的,往往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自己。
如何避免滑向“贴标签”的误区?我的答案是:真正把每个学生都当作一个亟待了解的、鲜活而完整的世界。
教师的工作除了上课,批改作业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每拿起一本作业,看看姓名,想想相貌,就是一次印象加深,有利于我记住学生、了解学生。
新学期伊始,我教高一的4个班,记住200多个名字和面孔是一项大工程。而批改作业就是我与每个世界的初次握手。
上周,有一份作业上竟没写名字。我在作业纸后面附了一句:“请问你是谁?”便让课代表发还给学生。
第二天作业交上来,这学生不仅写上了姓名,还添了“错了错了”4个字。
我回他:“我不认为你是错了,我觉得这是忽略了,可能是一种无意识。”
记住他的名字,是第一步;通过笔墨交流,我正尝试叩响他世界的大门。
一、把他们的话尤其是一些“过头话”当回事
一个周五的晚上,我上楼的时候遇到几个学生。听闻他们受罚了,其中一个男生突然冒出一句:“我这一辈子就这样子了。”似乎半开玩笑半认真,但我总感觉语气中还混杂着失落、沮丧、无助。
那时我走到了二楼的楼梯口,立刻停下脚步,转身问他:“你是当真的吗?你这一辈子就这样子了?”
几个学生都停住了,空气也似乎凝固了。
那个男生回答:“就是这样呀,他们都这样说我。”
我严肃起来:“你才15岁,一切才刚刚开始,怎么可能就‘一辈子就这样子了’呢?我现在就跟你打赌。别说一辈子,就这高中3年,你都不可能一成不变。跟我赌,你一定输。”
我接着说:“别等到高三了,就算一年之后,你的相貌、身高、体重都不可能一点都不变。有形的方面尚且如此,更何况能力、品质、精神那些无形的方面,更不可能‘一辈子就这样子了’。”
“如果真赌,我现在就拍下你的照片,量出你的身高和体重,明年今日大家一起来比较一下,是不是一模一样。”
其他学生都笑了,那个男生也笑了。
最后我又说了一番话:“最关键的是看你自己的选择。如果你选择往积极的方向努力,你的将来会越来越好;如果你选择的是消极的方向,路会越来越难走。但不管你怎么选择,都不可能是‘一辈子就这样子了’。如果有人这样断定你,那他是在胡说。你千万别给自己判‘一辈子就这样子了’的死刑。”
几个学生听得都很投入,有一个学生说:“您不像生物老师,更像是人生导师。”
二、不放过一次真诚交流的机会,哪怕始于玩笑
学生对教师的话很当真,我对学生的话也很当真。
前几天在校园里走路,为躲避明晃晃的阳光,我偶遇了一群正在聊天的女生。
可能因为我总是以微笑面对学生,也可能是因为其中一个女生的性格活泼,她竟然大声说:“老师,要不坐下来一起聊聊天呀?”
这种情况在学校非常罕见。尽管我也感觉出其中有调侃的成分,但当时很认真地应了一声“好呀”,随即在旁边坐了下来。
女生们爆发出大笑,对我的“不按常理出牌”感到意外又好玩。
可是我们真的就聊起来了。要知道,与学生聊天是我的强项。只要学生有想聊的,我没有什么是不能聊的,而且可以聊得让学生开心、爱听,听到后来变得专心。
聊完以后,她们还要了我的手机号码。
我告诉她们:“欢迎找我聊天,任何问题都可以聊。”
三、做一缕快乐的风,去感染所遇到的每一棵“植物”
我曾经和很多学生专门说起过风。
我觉得风是自然界中最具有快乐天性的,风的快乐有极强的感染力。因为,大自然里最沉静、最木讷、最拘谨、最内向、最不张扬的生物们——树木花草,见到了风,无论高矮粗细,都会禁不住手舞足蹈、欣喜若狂。
我不光讲,还做样子给学生看。走路时迎面遇风的时候,我极力伸展双肩,仰头闭眼,状似“大”字,一脸陶醉,感受逆风飞翔的美妙,让整个身心被快乐包围。
一个曾多次向我求助的学生后来对我说:“老师,您就是风。遇到您之后,我快乐多了。我也要像风一样活着。”
是的,教育的本质或许正是如此。我们做教师的,就应该像一阵快乐而坚定的风,用我们的积极、乐观与信任,去轻拂、去唤醒那些或许正暂时陷入沉默、困顿的年轻生命,让他们发现自己内在的生机与活力。
当我们自己成为这样的一阵风时,便不会再轻易觉得哪一棵树、哪一朵花、哪一株草是“坏”的。我们只会思考,如何能让他们更自在地迎风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