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7月11日 星期

读绘本,也读生活


□东阳市六石实验幼儿园 王欣阳

午后的阳光斜照在幼儿园阅读角,幼儿们围坐在地毯上,绘本《高铁》静静地躺在书堆顶端。主题墙上的“问题树”写满了幼儿的童趣提问:“为什么高铁跑得比汽车快?”“高铁要充电吗?”“高铁这么长,怎么转弯?”“司机叔叔怎么吃饭?”……阅读节的家长进课堂活动,乐乐妈妈给大家展示了乐乐画的车厢设计图:蜿蜒的车身,车窗里挤满笑脸,角落还标注着“杭州东站”。

“检票啦。8号座在这里。”在用积木搭建的“高铁站台”,幼儿们用自制的“车票”进站,钻进纸箱拼成的“车厢”……乐乐爸爸举起手机,将这一画面定格。

2024年9月6日,杭温高铁东阳段正式开通。东阳迎来高铁时代,这成了幼儿与家长经常谈论的话题。

幼儿们热衷于谈论乘坐高铁的各种趣事(如经过身边的高铁声音好响)、乘坐高铁的经验(如大号的行李箱放在哪)、高铁的外部结构(如有几个车厢)等。我班的阅读区中正好投放了一本《高铁》绘本,幼儿们对这本书保持了大半年的热情。

幼儿阅读习惯的养成不是靠教师单向输出,而是需要家园联动,并成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目标。结合绘本《高铁》的阅读,教师通过问卷和走访,调研了班级亲子阅读的现状。

我们发现有以下4个问题:

一是重讲读,弱阅图。家长不知如何引导幼儿阅读,成为一台毫无感情的复读机。

二是重情节,弱细节。亲子阅读时幼儿总是会分心,因此,只有引导幼儿读懂画面细节,幼儿才会对绘本有更深的理解。

三是重语言,弱审美。家长讲读的目的性太强,忽略了让幼儿自己去欣赏、感受和想象。

四是重灌输,弱追问。成年人习惯用自己的思想去约束幼儿,“我是大人听我的”,没有让幼儿发表自己的想法。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绘本和话题有非常高的热情,很多幼儿要求家长买这本《高铁》,还让家长查找更多关于高铁的资料。

教师首先通过分享活动了解幼儿的兴趣点,在“安吉游戏”课程观的引领下,结合幼儿具有的连续性学习特点,保障每个幼儿的分享机会。幼儿会根据坐高铁的真实经验去延伸更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并用表征方式记录下来。

教师从分享活动中提取幼儿的学习成果,并以幼儿易懂、易接受的主题墙形成环境支架,支持幼儿游戏后的经验提升和拓展。

经过持续一个月的追踪分享,幼儿的话题已从简单的高铁外形,逐渐关注到内部结构,以及男孩子最关心的发动机等板块。幼儿对每一板块的内容都非常感兴趣,他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人交流探索过程,每一篇阅读记录都是一次经验的回顾、一段美妙的回忆。

绘画是大班幼儿非常喜欢的情感表达方式。教师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出来,并用语言加以描述,以“画”促“话”,也可以“话”助“画”。

“妈妈说火车是有烟囱的,可是我没有看到高铁有烟囱呀,所以它很酷。”

随着家庭教育投入的持续增加,家长摒弃“知识灌输”思维,转向以兴趣为导向的亲子阅读模式,每日投入20~30分钟与幼儿共读,并借助教师推送的绘本资源与指导建议,精准把握幼儿的认知发展需求,将阅读权利还给幼儿。

通过“云端聊天”“你说我记”等互动方式,幼儿以绘画、讲述、问答等形式深度表达阅读体验;同时,搭建“爸妈故事站”平台,引导家庭全员融入阅读场景,构建书香氛围。

亲子阅读课程开发两年内,家长每天花上30分钟时间,和幼儿一起读一本书,在家园的双向努力下,我园幼儿累计阅读绘本超200本,完成120篇阅读记录。幼儿的语言表达从简单词汇的排列升级为完整场景的叙述,能规范使用“转动”等专业词汇,理解图文中的象征意义,逻辑思维也显著提升。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