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沙洲
很多老杭州都知道,在西湖西面的群山中,有一条“白龙”和一条“黑龙”。
“白龙”就是转塘龙坞的白龙潭,“一条白龙飞舞似的珠帘的彩瀑”(郁达夫语)。
“黑龙”更有名一些,就在离白龙潭不远的九溪。
作为“新西湖十景”的“九溪烟树”大路中段,有一座供游人歇脚的林海亭,那副晚清对联一直是我喜欢的。近几年,亭内两壁挂上了6幅铜版画,画中的故事收录于上世纪70年代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湖民间故事》。
故事中说:有个孩子误吞龙珠,化身成龙,龙尾搅动,形成了九溪十八涧。情节充满了瑰丽的景象。
关于九溪十八涧的成因,地质学家李四光和陈吉余有过争论。黑龙传说填补了民间想象的空白,与另一处“新西湖十景”——“虎跑问泉”传说如出一辙——宣称美景是由龙或虎之类的神物造出。
黑龙传说中小主人公的身份是一个学生。
“喜儿回到家里,妈妈还没有烧好午饭。他就解开书包,拿出笔墨纸砚,伏在桌子上描红字。”
谁不喜欢规规矩矩、认认真真的学生?喜儿就是这样的学生。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教育人的理想,但我想这里有几个问题:一、天下英才轮得到你来育吗?或者说,你有这个资格来育吗?二、明明已经是英才了,还需要你来育吗?或者说,育完了,教育成果算谁的?是归功于你的后天教导呢,还是溯源英才的先天基因?三、英才都入了你的“彀中”,被你育了,那么“庸才”“下才”“不才”还育不育?像我们大多数人其实都属于“中才”,是不是就被抛弃了?
如果喜儿一直是一个有着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这个故事就没啥意思了。就像一条社会公认的线性成才路径——“好习惯造就好成绩”,就这么一直凯歌高奏。
但黑龙传说突然发生了反转,曾经的好学生喜儿变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从灶间端出饭菜,吓了一跳。她看见儿子面孔涨得发紫,眼睛像铜铃般凸了出来,头上生出两只角,嘴巴咧到耳朵边上,喉咙里呼隆呼隆地像打雷一般响,身子也越变越长了。”
喜儿变得跟村里的其他孩子不一样了。
对于举止出格、思维另类的学生,我曾亲耳听到有人用杭州方言形容他们“太有个性”或“头上长角”,语含贬义。
社会心理对人的“不平凡”一直是纠结的。一方面,人们崇拜、艳羡那些脱颖而出、鹤立鸡群的人,他们不仅为自己带来名声和财富,也最终会给社会带来福祉,便投射了大多数人对自我塑造的期许。
另一方面,冒尖出头的人容易被周围的人嫉妒和排挤,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因此,识时务者都选择和光同尘,将自己深藏在畎亩之中,守分安常,以求消灾避祸。
然而,喜儿“变态”(改变形态)又是杭州古典故事的名场面。比如端午节那天,许仙给白娘子灌了雄黄酒,撞见她露出了白蛇本相;再比如,吴越王钱镠出生时,他家发出红光,像着了火,他的父亲看见屋顶上盘踞着一条大蜥蜴。
这是古人对出类拔萃、卓尔不群之人的一种隐喻。有人显露出异象,可以证明他不是凡人。
当那些“不太一样”的学生出现在班级里,当自己的孩子行为表现“怪异”时,教师或家长仍会将“问题”标签贴满他们的脸,至少在心里。
当然,这也是一种“为了孩子好”,是刻在我们基因中的、人类远古生存斗争所形成的、担心被社群排斥的集体潜意识。只有个体的行动方向一致,才能减少内耗,保证团体的利益。
但这是远古社会,繁盛的人类文明早已演化出理性教化的体系,青年才俊向来受到扶持,如古代科举的“神童举”“童子试”,以及今天国内著名高校所设的“少年班”“英才班”。
黑龙传说其实也是“飞升化龙”(科举高中)故事的具象化版本,就像古典章回小说中评价一个人能力非凡,会说:“他日头角峥嵘,终非池中之物。”
社会实践无数次证明——优秀首先是与众不同。
史蒂夫·乔布斯生前在无数次演讲中提到的“differently”这个单词,可以解释为特立独行或者格格不入。他说:“或许他们是别人眼里的疯子,但他们却是我们眼中的天才。因为只有那些疯狂到以为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因此,亲爱的老师,请善待那些有点不一样但本质上机灵的学生。
他们可能连自己都害怕跟别人的差异,尤其是到了见风就长的青春期,就像九溪的那条小黑龙,成了“怪物”,平时的小伙伴不再和他在溪畔嬉笑打闹,父母的责备或唠叨已不足以教养他,父母小小的茅屋也已容不下他。
我记得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世上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从生养、抚育、教导,到听不懂孩子的话语,理解不了孩子的世界,只能默默守望在孩子身后。他们看起来很可怜,其实他们已经成功了,做到了称职的父母应该做的。
当孩子有了自己的志向和决心时,他们没有再强加意志,耳提面命,指责他这里错了,那里错了;而是尽己所能,呵护孩子的“不一样”,提供孩子成长和腾飞所需要的一切。
师生也同此理。有教师抱怨,越是优秀的学生越没心没肺,反倒是成绩不怎么好的学生,毕业后会回来看望自己。
我想,会不会还有另一种可能:那些特别优秀的学生,虽然有心,但是根本没有闲暇回头张望,他们就像小黑龙,因负有更重要的使命,身体控制不住地向前翻滚,随溪水滑落钱塘江,激起冲天水柱,时而又腾上高空,向上,向上,奔向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