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7月11日 星期

浅谈小学职业体验活动的实施策略


●小学职业体验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生动的职业生活实践,帮助他们为走向社会做好充足准备。

□杭州采荷第三小学 王莉萍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明确将“职业体验”列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4种基本方式之一。职业体验活动旨在让学生真切地理解职业生活,发现自身专长,培养职业兴趣,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志向,进而提升生涯规划能力。本文将以“小小采购员”主题活动为例,探讨小学职业体验活动的实施策略与成效,为相关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提供思路。

一、创设真实情境

职业体验活动需要在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职业情境中展开。因此,设计一个恰当的职业情境是实施活动的首要环节。“小小采购员”活动便是如此:教师首先提出任务:班级即将举办茶话会,需要学生扮演采购员来筹备所需物品。接着,呈现茶话会的活动流程,包括优秀毅行队员表彰、中期盘点、礼物抽奖和美食分享等环节。随后,根据活动安排,确定室内布置、美食分享、抽奖礼品和获奖奖品四大类别的采购需求。教师通过提问“要完成这次采购任务,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买什么?”引导学生开启第一步:制作采购清单。基于真实情境和实际需求的考量,学生们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共同制定了采购标准。这样的真实情境能够帮助学生联系原有生活经验,激发内在的探究动机。它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贴近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体验采购员的职业。

二、岗位演练

岗位演练是职业体验活动的核心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手段。学生进入职业情境后,通过亲身了解、接触、体验职业人员的工作,进行一定的劳动锻炼,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职业职责和工作流程。在“小小采购员”活动中,岗位演练分为3个步骤:教师首先让学生自主了解购物途径和技巧;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模拟练习;最后鼓励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及时跟进,提供反馈和指导,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职业技能和素养,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与“客户”(同伴)、“供应商”(超市或小卖部)沟通,寻求最优的采购方案,以更好地完成采购。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职业技能知识,也有助于培养他们自主实践的能力和习惯,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三、反思交流

总结、反思和交流是职业体验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阶段,其关键在于“体验+思考”。反思是学生与自我、他人、世界交流的过程,常通过思考“是什么”“为什么”“如何”等问题深入展开。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次采购中,我们遇到了哪些问题?为什么会遇到这些问题?我们是如何解决的?下次可以如何改进?”这类提问能促进学生不断总结反思,找出问题并改进,是提升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素养的关键。这不仅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总结职业体验,也培养了他们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能力,同时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学生相互信任与合作,提升团队凝聚力。

“小小采购员”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趣、实用的职业体验过程,让他们在体验中学习采购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锻炼自主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效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适时展开评价。评价应重视过程,客观记录学生参与活动的具体情况,包括角色分配、任务分工及完成情况,并及时填写活动记录单,确保活动记录和实践材料得到及时的记录和保存。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