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教育叙事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5年4月18日 星期

把“儿童世界”还给学生


□德清县实验学校 朱东亮

足球比赛结束后,一位班主任牵着一个学生往教室走。学生一边哭,一边发脾气。作为校长,我担心这状态回教室会影响其他学生,于是就跟班主任商量,让这个学生先在操场冷静冷静。

班主任走后,我陪着这个学生,顺便用手机拍摄校园景色,想让学生感觉我的注意力不全在他身上,给他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发泄环境。

“傻子。”学生嘟囔着。

“你说我是傻子吗?”

“不是。”学生终于有了回应,这是好事。

“那谁是傻子?”

“不用你管。”

“我当然要管,你有什么委屈可以告诉我。”

“就不用你管。”

我心想,这下是碰到硬茬了,试试从这次的足球比赛切入:“刚才比赛上场了吗?”

“没有,可我以前在培训班学过。”

“既然学过,就应该知道在足球场上控制不住情绪会怎样。”

“不知道,教练没教过。”

“如果情绪不能自控造成犯规,会被红牌罚下,这样你们班的球队就会少一个人。有些足球运动员就是因为情绪出了问题,作出过激的举动而被罚下场,最终使自己的队输掉了比赛。严重犯规的还要被罚款和停赛呢。”

他若有所思:“我就是很暴躁。”

“嗯,说明你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能解释一下刚才发生的事情吗?”

他慢慢打开了话匣子,原来是和班里同学在玩耍时发生了矛盾。我建议他先回去上课,下课后再约那个同学沟通。他同意了。

我想起浙江省特级教师俞正强的一次演讲,大意是:现在学生心理问题的背后是“儿童世界”的缺失。学生整天生活在家长和教师的“成人世界”中,不能锻炼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他们总是在我们成年人的指导下做着“正确的事”,缺少了“犯错误”的机会。

“让学生在自己的世界里去解决自己的事。”我的脑海里冒出了这个想法。

我和班主任商量好,让两个当事学生自己尝试着沟通解决。在一间空教室,我们特意让他们并排坐在一起——避免面对面产生的对立感。没想到,一个学生却把椅子拉远了。

“你怕见我吗?”刚才那个情绪激动的学生说。

“我怕你打我。”

我心中一喜:双方愿意开口说话就好。

在班主任的耐心调解下,我大致弄清了事情的原委:两人玩耍时,那个学生误以为对方把草丛中的狗屎涂到他身上。

按照约定,只要他们自己能沟通,我们教师就秉持不干涉、不追问的原则离开现场。

过了一会儿,他们出来了。我用手机拍下学生此时的表情——微笑中带着轻松。他们告诉我们,矛盾解决了。

直到现在,我都没有去询问两个学生是怎么解决矛盾的,就让他们在自己的“儿童世界”里吧。

经此一事,那个学生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发脾气的次数减少了,程度也有所降低。一次校园偶遇,他还主动和我打招呼,看到他松弛的状态,我感到很欣慰。

学生在交往中难免会有误会,我们教师习惯当“包青天”,用成年人的方式强迫他们握手言和。学生那句“不用你管”时常萦绕在我耳边,或许,学生说得对——我们可能管得太多了。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