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星期

“善行存折”


□宁波市镇海区贵驷小学 胡晓玲

学校鼓励学生每天做一件好事,并记录在家校联系本上。活动的本意是引导学生向善,然而只有记录没有激励,学生慢慢地开始应付了事。

于是,我在班级启动“善行存折”计划。

首先,在班会课上,我们对什么是“善”作了充分讨论,最终确定两大主题:提升自己和帮助别人,并在此基础上细化出贴近我班学生的“善”的五大内涵:“善理”(保持整洁)、“善言”(语言文明)、“善劳”(勤于劳动)、“善守”(言行一致)、“善助”(乐于助人)。

然后,模仿银行存折设计内页。在表格上方的水平分类轴填写“善”的五大内涵,在表格左侧的垂直系列轴填写时间、内容、审核员、兑换四个项目。

一本“善行存折”就做好了。

很快,学生们开始在“善行存折”上储蓄,勿以善小而不为。主动把垃圾捡起来,记录一次;向教师礼貌问好,记录一次;值日区域保持干净,记录一次;答应别人的事情主动做好,记录一次……记录时,需要班级“善管会”成员在场,并在审核人一栏中签字。

有了存折,学生的善行积累得越来越多。

第一个来找我兑换“善”的学生是小蒋。午休时分,小蒋打开他的存折,里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一页,一共有十条。我在“兑换”一栏中敲章,并宣布:“选择做一个善良的人,本身就值得嘉奖。”我请他在“礼品墙”上选一样玩具或文具。全班学生都流露出羡慕的眼神。

偶尔,我会增加点小花样。如妇女节前夕,我会准备贺卡、花、发圈等适合送给母亲的礼物;读书节时,“礼品墙”上都是书皮、书签、便利贴等文具……

学生积极存储着、兑换着,也传递着、循环着“善”,行善变成日常,善意成为习惯。不知不觉中,教室里的垃圾少了,班级扣分少了,文明用语多了,助人为乐多了,班风班貌日新月异。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