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与POA教学实践相结合,能有效解决大学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问题。
□浙江树人学院 胡建伟
长期以来,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费时低效”的问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难以提高。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迎来新的机遇。合理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为提升英语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输出假说与产出导向法理论概述
输出假说,是指语言输出在第二语言的习得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学习者必须通过说和写等语言输出形式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语言。英语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通过设计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有趣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输出任务,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其积极参与语言活动。
产出导向法(简称POA)强调以产出为驱动,通过促成性输入和学习,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其实践路径分为“驱动”“促成”“评价”3个部分。POA教学理念强调对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POA对输出假说的继承和发展更加符合中国学生的语言学习现状,符合国家和社会对国际化创新人才语言能力的需求。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驱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设计任务时应注重挑战性和层次性,以帮助学生逐步提高语言水平。教师要运用“促成”手段,如口语表达、写作等产出方式,提升学生的语言学习质量,帮助他们形成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闭环。教师要用好“评价”手段,建立以产出为导向的多元化评价体系,及时对学生的语言输出表现进行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语言错误和不足,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人工智能技术与POA教学实践相结合的探索
在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常常面临写作动力不足、语言应用能力薄弱、缺乏有效反馈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展创新性的写作教学实践。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评估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学习特点,构建出符合个人需求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路径,助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比如,DeepSeek可以提供丰富的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学习素材,帮助教师设计真实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任务,给予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迅速而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提供详尽的评估报告,并给出改进建议;还能帮助教师创建虚拟学习社区,按照学习任务、学习能力等条件对学生进行分组和配对,形成学习共同体,以此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帮助学生快速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一)驱动阶段——设计写作任务
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写作任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任务应注重模拟真实场景,如要求学生撰写学术论文摘要、商务邮件,以及设计海报等。任务设计还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学习风格进行动态调整。 (二)促成阶段——辅助语言输出
在学生明确写作任务之后,教师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设计启发式问题,协助学生梳理写作思路,搭建写作框架。此外,教师需引导学生提前学习完成写作任务所需的词汇、句式、语法等语言知识点,促使学生主动关注文章的语篇结构和质量,有意识地锻炼表达技巧。 (三)评价阶段——反馈与改进
在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可以将其习作提交至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评估。该系统能够迅速分析文章的行文逻辑和写作水平,包括语法正确性、词汇多样性、段落衔接与连贯性等方面,并提供详尽的评估报告。这份报告有助于学生深入分析错误,了解错误的原因、类型和出现频率。不仅如此,人工智能系统提供的高质量修改建议和写作范例还能指导学生修改初稿。通过“输出—反馈—修正”的循环过程,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得到有效提升。
与此同时,教师在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审阅作文的同时,也不应忘记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实践同伴评审、自我评价和教师评阅等多种评价方式。通过这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学生的写作能力将在不断的实践与反思中得到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