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顾 春日研学正当时。据媒体报道,有机构在开展研学活动时,竟然带着学员用捕网去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凤蝶,甚至将其拿在手里展示,此事引发了广泛热议。近年来,类似的暴露出种种问题的研学活动时有发生,这为当下的研学教育敲响了警钟。
研学的底色应是科学
□冯海燕
违规捕猎保护动物、踩踏破坏绿化等行为发生在研学活动中,让人有强烈的违和感。脑补一下捉蝶时虎凤蝶仓皇出逃的画面——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对动物尤其是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伤害上,这不是教育该有的模样,也不是研学应有的画面。若任其发展,不仅是自然界的生灵面临劫难,学生的美好心灵也会遭受侵蚀。
研学过程中捕捉、踩踏等行为或是少数,但这种苗头不可小觑,值得警觉与防范。笔者以为,研学的底色应该是科学的、绿色的,应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为了避免研学变毁学,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构建生态研学体系。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为研学制定包含保障自然生态在内的一系列规矩,要求研学团队、学校等应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研学核心目标,融入课程标准,加强监督,高度关注研学活动绿色指标,构筑起一道绿色研学防护墙,从源头上净化研学土壤。
二是强化责任意识。相关部门及学校要把好研学活动审批关,对研学活动进行全面评估,将各类乱象扼杀于萌芽状态,为绿色研学保驾护航。同时,学校还要通过各种方式提升教师的法律素养与环保意识,并将环保教育渗透进日常的教育工作中,通过沉浸式教育让环保意识扎根于青少年心中,让他们懂得敬畏自然。只有这样,他们才不会被某些研学机构带偏,在面对活动中的不合理不合规行为时,也会质疑与抵制。
三是管理部门要建立完善的考评机制。推行研学红黑榜,对那些人与自然互惠共生的优秀研学案例进行表彰奖励;对有违文明、破坏生态,在社会上引起负面效应的研学活动予以通报批评。根据上榜情况对研学机构进行资质评估,并将结束反馈给学校,从而让良币驱逐劣币,保障研学绿色发展。
绿色研学需要以制度为基础、以课程为核心、以基地为载体、以考评为手段,通过多部门协作,达到“寓教于研、寓教于行”的目的。唯有各方合力,方能实现研学与学生成长的双向奔赴。
走出“重活动轻思想”误区
□李 平
春日研学本应是学生亲近自然、感悟生命的契机,但某些机构却以“教育”之名行“破坏”之实。这场争议不仅关乎法律与生态,更折射出教育价值观的扭曲与行业规范的缺失。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专家指出,当前研学旅行中,“重活动轻思想”的现象较为普遍,许多研学活动仅仅停留在组织学生参观体验的层面,缺乏对学生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的深入挖掘,导致研学的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研学的终极价值,在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可触摸、可实践、可传承的生命记忆。近年来,国家层面针对研学活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推动研学活动与教育深度融合,保障活动的安全性与教育价值。研学活动要能发展学生适应未来生活所需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研学课程应摒弃“听讲解+拍照打卡”的内容浅层化模式,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设计明确的价值观培养目标和需要学生主动思考与实践的环节。可委托教育研究机构对研学效果进行跟踪评估,重点关注价值观塑造、批判性思维提升等隐性指标。在研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思想文化、社会现象、自然人文景观等,引导他们在思考及亲身体验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及观念,逐渐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唯其如此,研学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价值,成为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强大动力。
研学活动的本质是“以行促思”,而非“以游代学”。唯有通过系统化的课程设计、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化的制度保障,才能将研学活动转化为思想启蒙的契机。
研学机构亟待提升专业素养与自律意识
□夏熊飞
研学机构作为专业的组织者,本应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服务,但此次曝光的机构竟然带领学生捕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凤蝶甚而抓在手里观测,毫无专业性可言,甚至已然涉嫌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可以说,这样的研学机构不仅专业素养与自律意识堪忧,更有误人子弟之嫌。
为避免此类行为,一方面研学机构、从业者要加强专业素养与自律意识的提升。研学机构虽是经营主体,但承担着育人使命,如果自身在专业知识、业务素养上存在巨大短板,又如何带领学生学习知识、增长见识?研学机构不仅要在组织活动方面展现业务能力水准,还要在研学过程中确保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合理距离,减少研学行为对大自然的破坏等。如果任由非专业的机构、从业者胡作非为,不仅会让研学的教育价值大打折扣,更会对研学基地的自然生态带来不可逆的破坏。
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要加大对研学机构的监管力度,在市场准入、人员招聘、业务培训等方面立好规矩,帮助研学机构、从业者加强业务能力的提升,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对于出现问题的研学机构要进行约谈,并予以相应处罚,将一些屡屡越界的研学机构拉入黑名单,让其永久禁入教育领域,从而让更多从业主体都能引以为鉴。
研学机构专业素养与自律意识的提升,是为学生提供更好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也是规避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风险的最佳举措,从更大层面而言,还关乎整个研学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作为一种深度沉浸式学习方式,研学为青少年增长见闻、开拓眼界提供了新的渠道。希望各方形成合力,让研学得以高质量开展,而不只是流于形式甚至传递错误认知。只有研学市场规范健康发展,研学活动才能真正实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