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爱国主义教育与初中音乐学科相融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龙泉市第三中学 雷 婧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全国性的、自上而下的系列工作,其目的是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和交融,增强民族认同感,进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在这一宏伟工程中,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情感表达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功能。利用音乐的这一特性,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育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音乐课堂,不仅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还能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然而,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仍存在诸多挑战。一方面,一些音乐教师在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缺乏明确的认识和具体的方法;另一方面,学生对传统爱国歌曲的兴趣不足是教学的一个难题。鉴于此,本文探讨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有效地融入初中音乐课堂,为学生创造一个充满爱国情感的音乐学习环境。
一、更新思想认知
尽管爱国主义教育在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性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线教师首先要在思想上清晰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音乐作品的欣赏和演唱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爱国情感。
二、提升教学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有效地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音乐课堂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爱国情感,还应当拥有专业的音乐素养,通过自身的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体验情感,让他们在音乐中感受到对祖国的热爱。因此,教师除了具备专业技能,还需具备综合素养,包括丰富的理论知识、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传递爱国主义精神。这要求教师注重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加强学习和实践。
三、选择音乐教材
选择合适的音乐教材是实施爱国主义音乐教育的基础。然而,一些教师反映在教材选择上存在困难,主要问题是缺乏既适合初中生水平又充满爱国主义情感的音乐作品。尽管人音版初中教材中包含了许多爱国音乐作品,但内容稍显陈旧。因此,有必要补充一些与时俱进的优秀音乐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歌曲《灯火里的中国》《请放心吧!祖国》《祖国万岁》,不仅旋律优美、易于学唱,而且歌词富含爱国主义情感,能够触动学生的心灵,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又如舞蹈作品《只此青绿》《瓷影》,其中蕴含的中国传统元素也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深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四、教学实践案例
在实践过程中,笔者不断尝试、反思和改进,以实现爱国主义教育与音乐课堂的深度融合。例如,在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笔者制作了微课,帮助学生了解国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并通过分析附点节奏、重复歌词、力度记号等音乐元素,让学生深入感受国歌的艺术魅力。随后,笔者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祖国的感情,并组织他们进行合唱。在欣赏春节联欢晚会上的歌曲《灯火里的中国》时,笔者有意引导学生体会当下生活的美好,珍惜中国来之不易的稳定与繁荣。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祖国的发展与人民的伟大,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爱家乡也是爱国的一种体现。在艺术节舞蹈创作中,笔者以家乡龙泉特有的青瓷为元素创编舞蹈,带领学生参观青瓷博物馆,体会瓷器的古朴典雅,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深厚文化底蕴,进而培养他们对家乡的热爱。
红色主题教育一直是爱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龙泉拥有许多红色经典故事,如粟裕、刘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在龙泉留下的战斗足迹,以及季步高、李逸民等进步青年投身反帝爱国主义运动的事迹。这些题材可以融入教学之中,通过朗诵、话剧、舞台剧、经典传唱等形式在校园内演出宣传,触动学生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