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早期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是全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州市第一幼儿园 张 立
儿童早期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正向发展对于其建立自尊、信任和亲社会行为至关重要。幼儿园可以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在自然的生活情境中,通过后天的培育来增进儿童的社会情感能力。
一、建立“三位一体”运行机制
为了促进儿童早期社会情感能力的建立,幼儿园需要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教育环境,为儿童提供一个充满关怀、理解和爱的环境,以帮助他们在愉悦状态中形成正向社会情感能力。
(一)精准宣传
儿童早期是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涉及同伴关系、自我认知、情绪表达和道德意识观的成长。在这一时期,家园社三方应共同努力,积极帮助儿童建立社会情感关系,为其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幼儿园可以建立专门的教师志愿者宣讲团,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宣传,阐述关注儿童早期社会情感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以调动社会的响应与参与。
(二)各司其职
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学习手段,建立科学、适宜的社会情感能力发展课程,帮助儿童在真实情境中了解自己、同伴和集体的关系,学习社会交往规则,并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
家庭在儿童早期社会情感能力培育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儿童发展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不可替代。积极的教养方式、有效的亲子陪伴和良好的同胞关系都能帮助儿童在早期获得足够的安全感。社会为儿童早期社会情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情境资源。在各种社会实践中,儿童可以感受社会规则、学习情感表达,并提升社会责任意识。
(三)跨界合作
幼儿园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品格养成需求,制订细致的品行教养计划,明确各方在不同立场上的责任重心,并充分发挥教育、卫生、公共资源等部门在儿童早期社会情感发展计划制订中的作用。教师、家长和社会工作者是儿童早期社会情感发展的关键指引人。他们需要三位一体地发挥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共同为儿童创设一个宽容、接纳、温馨的生态环境,满足儿童在自然情境中发展的需求。
二、构筑儿童发展生态系统
(一)营造宽松自然的环境
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需要在情境中自然生发和推进。因此,营造一个轻松、自然、快乐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都应努力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爱的氛围,以良好的品格行为陪伴儿童成长,树立正向榜样。
(二)培养积极的社会情感
幼儿园应帮助儿童组建身边的互助团队,充分利用同伴关系和儿童的模仿性学习特征,增强所谓的“问题儿童”的自我控制力和情绪调节力。当情绪控制出现困难时,通过同伴的安抚、劝说和游戏等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在合作中体验友谊的力量,从而在团队互助中逐渐形成积极的正向品格。
(三)提升儿童个人素养
情绪是儿童社会情感的核心,情绪教育对儿童的社交能力和情感发展至关重要。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方都应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教育他们识别和理解不同的情绪,并引导他们以积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1.建立个体情绪控制系统
通过弹性专项训练游戏,儿童可以运用语言、肢体动作和适宜的宣泄方式,第一时间排解不良情绪,快速调整情绪状态。例如,哭泣、诉说、音乐互动、运动和色彩游戏等方式都有助于化解危机,减轻不良情绪。
2.培养基本社交技能
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合作游戏、沟通交流、小组分享等形式,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合作意识、解决冲突的能力,帮助儿童在社交互动中与他人建立和谐关系。在培养社交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儿童学会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并鼓励他们主动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
3.学习情感识别与表达
教师应通过游戏和日常对话,帮助儿童识别和命名不同的情感,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培养同理心。
三、社会实践拓展育人环境
幼儿园可以将社会实践活动基地视为第二课堂,有序地组织儿童将日常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一)田野课堂增进情感
为了丰富课程实施的方式,我们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寻找适合亲子活动且具有教育价值的第二课堂。教师根据地理位置、教育价值、亲子活动适宜度、场地活动范围等条件进行筛选,确立农场基地、水果种植园、生态农庄、养殖基地、森林公园等活动场地,并为家长提供与孩子共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平台。活动结束后,教师通过多种方式收集活动信息,如幼儿记事本、家长微信反馈、调查问卷等,共同分析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变化。
(二)情绪加油站补给好心情
情绪加油站旨在为幼儿提供一个私密空间,引导他们通过正确的宣泄方式排解负面情绪。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中设置一个温暖、安全的私密角落,允许儿童随时进入其中,通过绘画、解压球、毛绒玩具、录音娃娃等工具宣泄不良情绪。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建立心情墙,帮助他们逐步学会自我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