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许东宝
当前,提倡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来确保教学质量,因此,适当增加课间时长显得尤为重要。然而,这一调整可能面临现实阻力:若单纯延长课间时长会导致放学时间推迟,很可能引发家长反对。因为,多数家庭仍维持原有的作息时间,若处理不当,就会把好事情变成热搜、热议的“坏事情”。
回顾过往教育实践,学校长期存在“课间圈养”现象,其根源并非单纯追求学业成绩,更多源于安全责任界定模糊。过去常有家长因学生在课间意外受伤向学校追责,致使教育工作者为规避风险,不得不采取限制学生课间活动的保守策略。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法规的完善,教师们敢下课了,学生们终于可以走出教室,放飞自我,尽情活动了。
陈宝国
课间时间延长后,一楼班级的学生确实可以到空地上跑跑、跳跳,做做游戏,增加活动量了。然而,对于楼上的班级来说,由于场地的限制,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活动,还是以学习为主。因此,学校的组织和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有的班级在走廊上设置了各种活动内容,比如墙体绘画和搭建乐高等,让学生在课间可以走出教室参与这些活动,既愉悦了心情,又培养了审美能力。
增加课间时长对教师也同样重要。对于那些教授短线学科且下午课程密集的教师来说,较长的休息时间能够有效缓解疲劳,使他们能更好地投入到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去。
赵占云
无论是课间是10分钟还是15分钟,最重要的是真正落实。一是,需要改变所有任课教师的观念,从“唯读书”论转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优化课程设置,精简教学内容,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延长课间时间创造有利条件;三是,制订科学合理的课间活动方案,安排专业教师引导和管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艺活动和社团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
吴笔建
延长课间时长,初衷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和活动,以便他们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进入下节课的学习。然而,学生是否能真正享受到这额外5分钟的福利,仍然不好说。
如果不能从源头上解决教师拖堂问题,或者学生没有养成劳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即使课间时间再长,也只是徒增在校时间或者压缩午休时间。
龙泉许东宝
如今校园规模普遍扩大,专业化功能教室增多,学生往返不同教学场所耗时增加。原有10分钟课间既要完成转场又要进行活动,时间已显局促。适度延长课间时长,既能保证学生充分休整,又可避免活动时的仓促。即便是采取自主活动的形式,延长的课间也能让学生获得更有效的身心调节——“二十分钟效应”已获得行为学研究佐证,人体达到深度放松通常需要约20分钟。
有序组织的课间活动效果尤为显著。以我校开展的足球专项课间为例:通过教师指导运球、绕桩、传接球等系统性训练,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既能提升技能又可达到锻炼效果。当然,此类活动需教师全程监管,例如及时制止危险动作(如大力抽射可能误伤他人,这时我会吹哨提醒),要求学校同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制。
yhglll
实施之前,顾虑很多,一方面担心学生出现各种状况,另一方面担心会压缩作业整理的时间,进而影响教学进度。然而,新学期实施课间时间延长两周以来,整体感觉还不错。学生们明显更加开心,家长们也表示满意,教师们虽然仍有一些顾虑,但已经开始逐步适应这一变化,尝试摸着石头过河。至于具体成效如何,还得接受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