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莲
近日,各省考研初试成绩已公布,学子们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与此同时,笔者在多个社交平台上搜索“考研查分”时发现,含有“考研成绩P图”“考研成绩修改”等字眼的帖子数量可观。有律师表示,商家此举可能构成非法经营罪。
随着考研热度的持续攀升,竟有一些不法分子趁机而入,干起了伪造考研成绩的勾当。他们利用考生及家长急于求成的焦虑心理,通过网络等渠道散布虚假信息,宣称能篡改考研成绩,以此骗取高额钱财。更令人痛心的是,一些考生在得知成绩不理想后,为了逃避现实或欺骗父母,竟然主动寻求此类非法服务,制造出虚假的成绩单来蒙蔽家人。这种行为不仅严重违背了诚信原则,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更触犯了法律红线,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对于伪造考研成绩的行为,我国法律已有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明确指出,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对于那些参与购买或使用虚假成绩单的考生来说,他们的行为同样构成违法,不仅可能面临取消考试成绩、禁考等处罚,还可能影响其未来的学业和职业生涯。
打击考研成绩骗局,需要多方合力。教育部门应加强对考研成绩管理的规范和监督,确保成绩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同时,要加大对考生的诚信教育力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公安机关应加大对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对那些散布虚假信息、从事伪造成绩等非法活动的团伙和个人进行严厉查处,切实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社会各界也应给予考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考试环境。
对于那些因成绩不理想而选择欺骗父母的考生来说,他们或许只是一时糊涂,但这种行为会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不可磨灭的污点。考研之路虽充满挑战和艰辛,但它也是检验一个人意志品质和能力水平的重要途径。
对于考研改成绩“订单”,必须开出法治“罚单”。面对围绕考研滋生的种种骗局,我们必须拿起法律武器进行坚决斗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同时,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增强广大考生和家长的法治意识,提升其自我保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