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2月28日 星期

课间唠嗑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南浔小学 吴月斐

进入四年级后,班里原先几个成绩名列前茅的女生数学成绩优势逐渐不再明显,特别是面对难题时,她们看到一些男生能够快速找到解题策略,而自己还在冥思苦想,内心难免有些无奈。

与此同时,这些女生在处理平常作业中的错误时,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积极主动,而悄悄地将改好的作业放在讲台上。

我知道,她们从小在“优秀心理”的支配下,在家长的殷切期盼下,背负着巨大的压力,有着极强的自尊心。

她们不愿意让别人看到自己的不足,为此总是在暗地里较劲,试图恢复从前的优势地位。

我为她们的上进而感动,也为她们的勤奋而欣慰,但我知道:在这种压力下,学生的心理是脆弱的。

人一定要具备“抗挨打”的能力,毕竟人生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都不会一帆风顺。我想找个机会好好地和这些学生聊聊。

谁承想,她们一走进办公室就低着头,似乎认定自己犯了错;与家长沟通并尝试家访,反而让她们觉得自己的问题更加严重,更不想与我交谈了。

我认为,这些学生给自己设置了一道无形的槛,她们以为在考试中不能像以前那样数一数二,老师就不再欣赏和喜爱她们了。

为让她们打消顾虑,开心地融入集体,我试着慢慢地向她们走近。我知道,单独谈话会让她们心生疑虑。于是,课间休息时间,我会假装与她们偶遇,随意地互动,旁边还有其他学生笑着打岔。在这样融洽的氛围中,大家能够轻松地交流,她们也逐渐放下顾虑。

她们开始主动与我交谈,我则是见缝插针地开导她们,让她们不再觉得我陌生,愿意和我交流;中午吃饭时,我与她们同坐一张桌子,边吃饭边唠嗑,聊些生活中的琐事,偶尔也会讨论家长的教育方式。这种自然而亲切的交流方式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在大课间时,我会和她们一起长跑,表扬她们的努力,并适时地传授一些学习方法,引导她们认识到:学习和跑步有很多相似之处,不能把神经绷得太紧,要学会适时放松,注意节奏和呼吸的协调,不然会迈不开步子,而且很快会让自己疲惫。

慢慢地,她们体会到我的良苦用心,又像以前一样围在我的身边,告诉我班级里的一些情况,问我有没有需要帮忙做的事情。

自信在她们身上复苏,看着她们又能像小鸟一样无忧无虑地学习生活,我也如释重负。

学生慢慢地长大,敏感细腻的她们能觉察出教师细微的变化。其实,教育的契机不仅仅是在讲台上,也在课堂之外,甚至课间交流往往更为有效。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