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行为课程观,在教学中依托二十四节气动态建设特色节气课程,可更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街道泰安幼儿园 周 寒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专家张雪门提出了“生活就是教育”的理念,主张将“生活”作为教育的基点,并以“行动”为中心来构建行为课程。宁波市鄞州区钟公庙街道泰安幼儿园在继承张雪门行为课程观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教育经验,围绕二十四节气展开教学脉络,持续建设“阿拉岁时记”这一幼儿园节气课程,旨在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节气课程的实施原则
“阿拉岁时记”的“阿拉”为宁波方言,是“我”的意思,此处指在园儿童;“岁”代表一年中的时间;“时”指的是具体的时间段;“记”则对活动的记录。该课程体现了“亲绿、乐玩,开放、润德”的教育理念,依托二十四节气,聚焦儿童在地生活体验,将节气的丰富内涵与儿童的生活紧密融合。这样的设计旨在让儿童关注节气对生活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行动力,丰富生活体验,拓展知识视野,激活节气在课程中的时代价值和本土意义。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起点。行为课程理念强调回归儿童的具身体验。节气课程关注节气与儿童生活的联系,将节气与儿童生活中密切相关的人、事、物相互关联,从儿童的视角还原和审视他们的生活。
行动是课程的核心。儿童通过实际行动获得直接经验,这些经验能够激发他们的记忆、想象和思想。只有通过“做”的行为,才能有实现进步的可能。因此,节气课程应避免仅仅传授知识,而是构建起具体、可操作、可实践的活动,从儿童的视角出发,围绕经验逻辑,实现探究内容的多样性和组织形式的灵活性。
课程应以儿童的原有经验为起点,通过体验节气的变化,让儿童应用和改造经验,从而获得新的经验。同时,教师应注重节气文化的熏陶,将节气文化融入课程之中,让儿童在学习二十四节气的同时,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和魅力。
二、创生节气课程内容
课程应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在地资源为中心,围绕四季变化,依托儿童议事会提前讨论,让师幼以兴趣点关联相关领域形成主题。本园教师基于儿童天性与发展规律,从生活视角开发本土资源,链接节气自然特质和社会习俗,围绕节气主题构建了“自然探探秘”“习俗玩玩乐”“美食喷喷香”“童谣声声念”“创美巧巧手”五大内容板块。实践中,既可选取教材相关内容,也可基于在地资源进行创新,每个节气对应的板块因儿童需求量身定制。
三、创新节气课程的组织样式
依据张雪门对经验的阐述,本园教师围绕搜求经验、构成经验、改造经验、优化经验四个阶段,设计了“寻—玩—创—思”四阶实施路径。在这一路径中,“寻”指的是儿童在探索节气自然变化和文化印迹的过程中,搜求和唤醒原有的经验,激发经验生长;“玩”则是通过自然探索、习俗体验、美食制作等不同方式来构成新的经验;“创”是儿童在自然美术创作、节气韵律创演、节气童谣创述中,表达和拓展对节气的认识;“思”则是儿童自由分享兴趣点,自主提出问题,自发生成创新点,从而获得新经验,扩充经验的广度和深度。
遵循“寻—玩—创—思”四阶路径,本园形成了五大活动样态。每个样态下的环节都与四阶路径相对应,并具有各自的变式,通过儿童实践和教师支持两条线索共同推进。这包括了小组式节气项目、年段式节气考察、班本式节气主题、跨班式节气游戏及全园式节气仪式。
四、构建节气课程的评价方式
依据幼儿所需的核心素养,本园制订了幼儿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教师将幼儿比喻为“芽宝”,旨在培养其成为具有健康生活力、表达沟通力、交往共处力、学习探究力和想象创造力的儿童。该体系下设不同子领域,并根据幼儿的表现水平设计了300多条进阶式评价指标的观察指引,以便教师对幼儿进行更科学、个性化的评价。为了创新评价方法,教师采用了非结构化评价。例如,运用过程性节气小日志,让幼儿在小日志上用图符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则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方式,让每个幼儿都能在节气课程中亲历体验、深入浸润、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