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南塘镇小学 郑远思 谷欣怡
笔者所在学校非常重视劳动教育,提出“乡间每一步,遇见真成长”的教育理念,开辟10亩种植园推进项目化劳动实践课程,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必备的劳动能力、积极的劳动精神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笔者发现,现在学生的日常空闲时间较少,导致劳动课程的学习深度不够。对此,笔者于去年寒假尝试将本土资源与劳动课程结合。
一是锚定专家。如种植专家陈法宝,他种植的甜瓜曾获浙江省“最甜瓜王”美誉;农业达人干方义,他培育的西蓝花品种曾获国家优秀品种称号。
二是锚定品种。一次在聆听歌曲《西蓝花不开花》后,学生们纷纷表示疑惑:西蓝花是花吗?从这个质朴的问题出发,我们最终选定“国王6号”西蓝花种子。多年前,西蓝花种子被外国公司垄断,干方义倾家荡产决心自主研发,最终成功研制出“国王6号”。这种子不仅具有种植优势,其背后的故事更具有教育意义,能够让学生们从榜样中汲取力量。
在项目实施方面,笔者采用三层递进任务设计。
一是定规划。从种子到成果,以西蓝花生长周期为线索,各阶段依次展开任务,融合多领域实践能力;将实践操作与知识学习有机结合,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并设置成果展示环节,实现综合评价。
二是设支架。寒假期间,学生在家探究虽然时间自由,但是在技术、资源和协作上可能都有困难,因此,学校成立了以干方义为首,包括劳动课教师、家长种植爱好者和班主任在内的智囊团,线上线下同步,帮助学生直观清晰地掌握种植方法。如学生在遇到西蓝花被害虫啃食时,不知如何有效处理,干方义教大家用物理法驱赶害虫,这种方法网上都查不到。
在实践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智囊团都会适时提供相关的科学知识和理论。例如:在育苗阶段,提供种子萌发条件的说明;在定植环节,补充根系与土壤的关系、确定合理株距的原理;在追肥时,介绍不同肥料在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用……
笔者将学生按地域就近原则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小组提前做好分工计划,线上线下利用合作图表展开协作。
例如:在西蓝花发芽时,小组成员每人照料5株小苗进行比较,随时在线上交流分享;移栽时,则到学校碰头,一起将小苗移栽到学校种植园。
三是评反馈。笔者设计了过程性评价表和终结性评价表,对学生的参与情况和任务完成质量持续跟踪监测。过程性评价表实施动态监测评价,在西蓝花种植的整个过程中,按照任务进度,在各环节设置具体的评价标准,指向文化理解、审辨思维等5个目标维度。
如“发芽啦”项目内容,通过定期观察、记录和与学生的交流,及时发现他们在实践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调整劳动策略和方法。
又如在收获阶段,学生对自己的种植过程和成果进行总结与反思,分享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笔者通过成果验收,对学生的西蓝花衍生作品展开评估,从艺术表现、表达解说等方面评价,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西蓝花种植项目中,学生亲身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合作的温暖、逐梦的激情。
今年寒假,笔者打算在一年前学生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开展本地“革命草”——荠菜的种植和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