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月10日 星期

情感探索是青少年自然的成长表现
—— 十四岁了,能不能谈恋爱?(续完)
下期话题:
如何检查学生的寒假作业?

龙泉许东宝

珍贵的友情能够稳定人的情绪,深化人的思考,成为个人进步的强大助力。

14岁的孩子大多还在成长阶段,他们的独立能力和自我管理技能欠缺,往往还需要父母的照料。如果连自己都无法妥善照顾,又怎能去关怀他人?

过早地开始一段恋情,成功的概率很低,一旦失败,对双方都会造成一定的心理影响。任何负责任的教师都不会允许学生在如此年幼时恋爱,因为这带来的责任过于沉重。

徐如松

“恋爱”或“早恋”这些标签多是由成人赋予的。青少年之间所谓的“爱”更多地表现为友爱——一种真诚的崇拜、羡慕与交流。真正意义上的恋爱在这一年龄段是绝对少数。

俞和军

谈恋爱怎么会有早晚之分?“早恋”这个词是我们成年人给学生戴上的一顶帽子。我们要教导学生的,是如何正确地与异性交往、如何保护自己,以及如何尊重自己和对方。无论是爱上一个人还是被某人爱,都应该是幸福的经历,都不应变成彼此的负担。

葛永锋

在社会日益多样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影视网络、书报杂志及大屏小屏各种媒体的广泛传播,使得中小学生过早接触到爱情话题。“早恋”和“恋爱低龄化”现象也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令教师和家长感到头疼。

未成年人正处于青春懵懂期,对异性的好奇与好感逐渐萌芽,这是他们开始期望与异性建立更深层次联系的阶段。这一时期,正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爱情伦理观和开展性教育的关键时机。

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家长能够直面这一问题,多些因势利导,多些循循善诱,多些春风化雨,教导他们如何与异性相处,并正确处理两者间的关系。在男女生交往中,要把握好分寸,找到平衡点,既不放纵自我,也不越界,从而顺利度过人生的“花季”和“雨季”。

俞铁钢

青春期的孩子情窦初开,懵懵懂懂,对周围的新事物充满好奇,对“恋爱”自然也不例外,但也仅停留在好奇的层面。

如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为多元化,他们接触的知识也更加广泛,简单粗暴的干预方式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家长、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合力帮助学生在探索情感世界的过程中,既保持好奇心又能够理性对待,确保他们的成长道路更加坦荡。

carddie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中提到,青少年时期的核心发展任务是“身份认同与角色混乱”的平衡。在这个过程中,情感探索是自然的成长表现,也是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早恋”的作用并非完全负面,有可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成熟有所助益。以发展的眼光看,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学生能否借“早恋”发展社会性情感,让事件走向正面。

我们可以这样做:一是保持冷静,善于倾听,不要一发现“苗头”就过度反应,避免让学生感到被审问或批评;二是传递正确观念,告诉学生喜欢一个人是美好的,但更重要的是在成长中学会尊重彼此、管理情感,以及平衡学习和生活;三是给予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讲故事、看电影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健康的情感关系;四是关注生活和学业,帮助学生设定目标、规划时间,让他们将主要精力放在个人成长上,而不是过分沉迷于情感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