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月10日 星期

多元表征促师幼互动


●幼儿园教师应给予幼儿充分的表达空间,运用多元化的表征形式助力师幼的有效互动。

□宁海县实验(闻裕顺)幼儿园 项慧丹

表征可以反映儿童的思考方式和发展状态。幼儿多元表征是指幼儿通过语言、图像、动作、符号等各种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感觉、想法,其具体表现形式有动作表征、图像表征和符号表征等。

教师在各类幼儿活动中引入多元表征,让幼儿运用多种表现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获,构建一个形象生动、内容丰富、探索创新的生态课程,这既可以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发展,又可以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探索意识。通过多元表征,教师可以从中观察和分析幼儿语言、行为后面的动机,以便有针对性地为幼儿提供帮助,以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展开高质量的师幼互动。

一、目前表征运用的误区

在目前阶段,幼儿园已广泛地运用表征促进幼儿教学,但表征的执行成效与教师对表征的理解深度有很大关系。在笔者的观察中,很多教师还未深刻理解表征的含义,以致教学走入一些误区。

一是部分教师窄化了幼儿的表征形式。各大幼儿园都强调表征留痕,为此,很多教师往往采取单一化的表征方式,比如不管是游戏计划、游戏记录还是游戏经验都要求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以致幼儿听到“记录”两个字就害怕。

二是忽视幼儿的自我表达。在实施过程中,大部分的记录形式都是以教师思维出发,幼儿不得不去完成教师的要求,并非自主自发地进行表征,这忽视了幼儿的主体性。

三是师幼缺乏互动交流。在日常工作中,很多教师会要求幼儿把故事画下来,并用文字的形式记录幼儿的表述。从形式上来看,这是幼儿单方面的输出,教师为了倾听而倾听,没有给幼儿应有的尊重和后续的支持。

二、活化多元表征的途径

教师在评估幼儿的表征能力时,不应只局限于绘画等可视化形式,而应全面考虑幼儿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多个维度,利用图像、作品、建构等不同形式进行呈现。幼儿表征看似是一种简单的表达方式,却能够促进幼儿认知、绘画、语言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能够表达幼儿的情感、态度、生活经验、想法等。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幼儿不仅是学习的受体,更是表征行为的主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给幼儿提供大量的素材,并鼓励他们去探究自己不懂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一个自由、轻松的活动环境,引导他们用各种各样的材料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提升他们主动表征的意愿。

(一)元素便笺

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地运用班级提供的元素便笺,随时以简单的画面和符号来记录游戏的过程和趣事。这些记录包含时间、事件及幼儿心情等细节。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幼儿进行互动对话,记录下他们的表述。这种元素便笺的表征方式完全基于幼儿的自由意愿,没有固定的时间、次数要求,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决定是否进行记录。这种表征方式适合各年龄段的幼儿,有助于他们发展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二)游戏画册

教师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一份游戏画册,鼓励幼儿记录当天觉得最有趣或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游戏故事,或是鼓励幼儿通过绘制连环画的形式回溯游戏的过程,再现游戏场景。这种表征方式适合中大班幼儿,尤其受到那些具有较强绘画能力的幼儿的喜爱,个别幼儿还会在画面中增加一些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这种记录方式,幼儿可以尽情展示他们在游戏中的所见所感,同时提升他们的绘画和表达能力。

(三)录音

幼儿在活动过程中,随时会产生感受和想法,但是由于幼儿人数多,教师可能一时之间无法倾听到每个幼儿的表达。这种情况下就可以通过录音让幼儿及时进行记录,把要表达的内容录下来,教师在空闲时间再去倾听,这样既能做到及时记录,也让幼儿更有表达的意愿。这种表征方式适合小中班幼儿。

(四)日历故事

教师可以将日历运用到幼儿表征活动中。鼓励幼儿通过讨论交流,每天选取一件觉得最应该记录下来的事情,运用简单的画面、数字、符号来呈现。这种“绘画+符号”的表征方式是大班幼儿常用的表达方式,能够直观地展现他们在游戏中的思考和体验。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获取到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重要信息,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行为。这种表征方式不仅有利于幼儿表达自我,也为教师提供了观察和指导的重要依据。

幼儿的思维充满无限的可能,而表征记录的结果正是这种多样性思维的生动展现,能够反映幼儿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幼儿教育的本质就在于教师能够放下成人的身段,以幼儿的视角和心态去理解世界,真正融入他们的天地。通过表征,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幼儿,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