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5年1月10日 星期

探析县域开放教育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路径


●结合当地的教育资源优势,详细规划县域开放教育中的创业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创业能力。

□浙江开放大学建德学院 黎和琼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开放教育学生创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分析开放教育学生创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在如何提升县域开放教育学生创业能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一、开放教育学生创业的内涵与价值

开放教育是国家开放大学针对成人提供的专科或本科阶段的学历教育,它是一种基于终身教育核心理念的新型高等学历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为在职社会人员提供了终身学习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开放教育不仅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动力,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和培养新时代工匠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研究表明,开放教育中的创业教育能够保障学生的发展并提高其实践能力。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形成的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等价值观是其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备素质。这些价值观既符合学生的工作需求,也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二、开放教育学生创业的现状及问题

(一)创业机遇与资源匮乏

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开放教育学生创业面临的机遇和资源相对短缺。在县域层面,创业机遇和资源更为匮乏,这给开放教育学生的创业活动带来了许多挑战。在县级区域,资金供给有限,导致开放教育学生在创业初期常常面临资金不足的问题,使得他们的创业计划难以顺利实施。此外,县级区域的开放教育学生创业政策体系尚未完善,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

(二)创业意识与能力不足

县域开放教育学生在创业意识方面仍较为薄弱。由于开放大学与社会、企业的互动不够密切,开放教育学生缺乏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提升创业能力的机会,导致他们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到创业实践中的迁移能力不足。此外,由于县域政策支持力度较小、经济发展存在地区差异,导致开放教育学生的创业意识薄弱,并且实践创业能力不足。

三、开放教育学生创业能力提升路径

(一)强化学校主体意识,树立正确育人观

高等学校作为培育国家人才的主要阵地,在创业人才的培育上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县域开放教育,创业人才培养具有独特的内涵。在县域开放教育培养创业人才的过程中,首先,学校需要强化自身的主体意识,加强学生创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并增强学生的创业实践,构建以实践导向为核心的培育体系;其次,学校应树立正确的开放育人观,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多方协助的创业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斗志。同时,引导学生为服务社会和追求幸福生活而大胆实践创业,帮助他们走好开放教育学生独特的创业之路。

(二)深化校企合作,践行产教融合发展

开放教育在针对学生创业方面,需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及企业人员参与到学生的创业活动中,通过多方协作,有效地汇聚学生创业所需的资源。同时,要及时主动地搜集创业相关信息及政策文件,构建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资源优化合力和知识链。加强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双向育人模式,建立健全具有可操作性的创业教育机制。此外,邀请社会知名企业家、杰出创业者、优秀校友等成功人士走进校园,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创业话题,集思广益,学习他们的创业模式,以此形成开放教育学生创业与社会实践能力互助互促的长效机制,并践行产教融合的发展理念。

(三)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育力度

提升开放教育学生的创业能力,重点在于优化课程体系和加强师资培育。在课程体系方面,需要制订合理的教学方案,构建科学、标准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可以将理论性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为学生的必修课程,将实践类的创业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并开设创业心理、人际关系、团队管理等相关课程,加深学生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同时,增设创业政策解读、虚拟创业项目等课程和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创业经验,理解创业教育的深层次内涵,从而培养开放教育学生的创业意识。

在加强开放教育师资培育方面,应注重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可以增强校企合作,通过企业挂职、交流访谈等跨界学习方式使教师获取企业的成功经验。考虑到县域开放教育办学的地理位置和优质资源的匮乏,开放教育应注重产教融合,联合社会研发部门,吸收优秀的创业行家和经验丰富的导师团队,加强师资培育力度,以培养创业精神。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