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5年1月10日 星期

“画语”策略在项目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鼓励幼儿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绘画、符号等表征形式,不仅符合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需求,而且有助于教师挖掘幼儿的兴趣及特长。

□杭州市文华幼儿园 曹艳芬

勒什等学者将儿童的表征方式细分为六种,涵盖实物情境、教具模型、口头语言、书面符号等方面。本文提及的“画语”作为一种复合表征方式,集成了图画、符号、前书写等多种表达形式。对于偏好形象思维的幼儿而言,直观的视觉信息有效地辅助他们重现对认知对象的感知,能够促使他们自主构筑个人经验体系。因此,“画语”这种表征方式符合幼儿的学习特征。

在当前的幼儿项目活动开展中,教师往往扮演主导角色,忽略幼儿的感受和想法,这导致活动无法真正满足幼儿的兴趣和期待。针对这一现状,笔者试图探索一种更合理的幼儿参与方式,以满足幼儿的参与期待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笔者发现“画语”策略与幼儿的学习特征相得益彰。

以下,笔者将以杭州市文华幼儿园的毕业季项目活动为例,分析“画语”策略在项目活动中的应用途径及其价值。在毕业季前,笔者向幼儿提议,设计一场晚上举行的毕业纪念活动,并引导他们思考活动的具体开展方式。

一、引导幼儿进行“画语”表征

(一)符号式表征

在活动中,幼儿使用各种自创的符号来记录自己对晚会活动的感受思考、探究。笔者向幼儿提问:“毕业活动上我们可以玩什么?”话题一经提出,幼儿便开始了头脑风暴,提出了篝火晚会、看电影等想法。他们通过简单的符号,如月亮、星星、小人、上下标志、曲线等,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些简单符号易于幼儿理解,也便于他们相互交换想法。笔者还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画的符号及其含义。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尝试为幼儿提供表达的机会和平台,以激发他们持续参与活动设计的兴趣。

(二)图画式表征

笔者进一步提问:“我们应该如何办一场篝火晚会?”有幼儿提出,可以在操场上用木头搭起柴火堆,点燃后既可照明又能取暖,还有幼儿提出,大家可以戴上发光的帽子以便在夜色中看见彼此。笔者鼓励幼儿使用画笔记录自己对晚会活动的想象,形成一幅图画。画面内容可以是活动过程的流程图,也可以是对某个具体问题的思考。幼儿一边讨论,一边将这些想法画下来。从幼儿的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活动细节的深入思考,这有效推动了项目活动的进展。在整个项目活动中,幼儿不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还满足了情感表达需求,丰富了生活经验,提升了思维和语言能力。

二、“画语”策略的实践成效

在毕业季这一背景下,幼儿得以通过符号和绘画表征参与多元化的项目活动。这种参与不仅激发了幼儿的热情,还促进了他们的情感表达,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由表达的机会。幼儿在项目活动中边游戏边表达,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师单向教学、幼儿被动参与的模式,使教与学的关系更为自然生动。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画语”策略有助于充分展现幼儿乐学的状态,积极调动他们的情感,逐步提升其表达能力,并激发教与学的活力。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