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外国语学校 林承恩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在语文学科中处境尴尬,教师不知怎么教,学生也不懂怎么写。教学成果往往窄化为一小部分学生依靠天赋、自我摸索的参悟式写作。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直陈:“在我国中小学的语文课里,几乎没有写作教学。”西南大学教授荣维东认为,作文教学领域存在着全方位、大规模、集团性的问题与危机。
面对积弊已久的现状,深耕教学实践田野的浙江省特级教师郑可菜以低调务实的姿态、扎实精钻的研究,写出《思辨性写作30课》一书,尝试将写作教学引出暗巷。
以我之见,本书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以思维牵引为原则,突显思辨性。当下熟知的议论文教学无外乎围绕着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打转,以文章学的鉴赏来代替写作学的训练,难以抵达思维品质的彼岸。而郑可菜以批判性思维训练为支点,为中学写作教学开出一剂专治思维不足的良方。“寻找黑天鹅式”对方辩友意识、心中有个“Ta”立论说假想敌、以“左右互搏”来接纳异见等课例,引导学生借助思维范式攀缘进阶,纵深开掘观点的丰富性,在审辨“已知”中探求“未知”进而写就“新知”。
二是以策略指导为抓手,强调实操性。本书没有艰深晦涩的学理,也没有玄乎虚飘的讲解,而是将知识软着陆,让写作具有可操作性。郑可菜致力于将静态的“是什么”置换为动态的“怎么写”,“汉堡包式”层进结构、由“强迫症”到“失忆症”的花式引用、“拉满现场感”的交际类写作等课例,将大而无当的正确空话升格为“秒懂管用”的精要支架,将抽象的写作要求加以生本化改造,方便学生模仿、实践和内化,让写作成长走向“看得见”的敞亮境地。
三是以系统铺排为脉络,力求针对性。写作教学历来无本可依,导致教师的指导常是自由发挥,零碎敲打。为治愈现实的沉疴,本书就审题立意、篇章结构、遣词造句、论证方法、题型归类等方面进行细节式、全息式剖析,30个课例均以具体问题为起点,无论是“直捣材料老底”的沉浸式钻探,还是将素材“大裁小剪”使得例证“句句到位”的路径式策略,无不针对写作中真实的盲点、难点与痛点,力求精准叩击、见招拆招。
面向未来的教育更需要培养人的审辨力,《思辨性写作30课》正契合核心素养中“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要旨,引导学生在思辨性写作中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更助力学生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由“文”及“人”,做理性、求真、独立、公正的现代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