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

基于二十四节气的幼儿园自然美育路径浅析


●幼儿学习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能够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同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验。

□湖州市志和幼儿园 赵 清

二十四节气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物我无间的理念。幼儿园教师将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融入主题活动,可以增进幼儿对自然的亲近和享受。笔者在自然美育的实践中,遵循体验、实践、渗透三项策略,积累了一系列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教育实践经验。

一、日常体验,识节气

(一)游园识农

二十四节气为古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一张大自然的时间表,教师可以以节气主题为线索带领幼儿观察认识各种时令植物,引导幼儿从活动中了解阳光、空气、水和植物成长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带领幼儿探索幼儿园的植物分布特点,并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自己的观察。一年后,教师可以收集幼儿的记录,按季节整理成园所花卉分布图。据幼儿们反映,有了这张园所花卉分布图,他们看到某种花开就知道是哪个节气来临,培养起了看花识节气的能力。

(二)乐学文化

二十四节气与农业和气候紧密相关,笔者在深入开发二十四节气相关文化及故事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名为“节气小课堂”的教学模块。在这个模块中,笔者整合了节气相关的知识、传说、典故和趣事,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来分享绘本故事、朗诵诗歌,以及介绍各种习俗和美食。例如,在夏至,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探索荷花的多种用途,让幼儿认识到荷花不仅能入药,还能制作成荷花茶。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动手制作荷花茶,并让幼儿闻香、品尝,交流饮茶的体验。

二、趣味实践,探节气

笔者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组织幼儿通过农耕体验和项目化学习不断挖掘生活中与二十四节气内容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参与农耕

幼儿园充分利用种植园地,将管理权交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根据节气来选择播种的日期和适宜的植物,亲身体验播种、施肥、浇水、除虫、拔草等农事活动,从而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并学习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例如,大班幼儿在观察马兰头萌发的过程中,感知到惊蛰节气的到来。他们通过自主观察,学习了解关于春天的系列节气,并通过接触大自然、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来深入理解节气的特征。

(二)形成项目

二十四节气的内涵丰富,涵盖了天文、地理、农事、音律、文学及美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为了深入探索节气,笔者尝试采用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创设了项目式学习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节气学习活动。在这种项目式学习模式下,节气文化活动被融入到自主学习的主题活动之中。例如,在端午节前,笔者会让幼儿尝试包粽子、缝制驱蚊香包;在冬至,则带领幼儿体验包饺子的习俗,通过包饺子的过程来体验劳动。通过这些动手操作的活动,幼儿能够更好地感受节气特征以及一年四季的变迁。

三、资源渗透,链节气

幼儿园、家庭和社区的联动是拓展节气学习活动内容的重要途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在感受和体验节气的同时收获快乐,这有助于他们深入体会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

(一)优化园所环境

环境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优化:首先,教师可以在幼儿园的门厅和中庭等公共区域,根据不同年段开展不同的节气活动,陈列幼儿制作的工艺作品,如春分时节用花卉制作的香薰蜡烛,端午节的传统香囊等。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园内的菜地和班级自然角,将其与节气活动紧密连接。根据季节特点,鼓励幼儿认领与节气相关的植物进行种植。最后,教师可以在班级的图书区投放与节气相关的绘本,例如《岁时记》《季节的密码》《一年》等,以及在美工区投放与季节相关的手工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和创作。

(二)家校社联动

幼儿探索二十四节气的美育活动需要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相互配合与联动。为了丰富这一活动,幼儿园可以积极邀请幼儿的家长担任“农耕专家”,向幼儿传授农耕的知识和技能。此外,幼儿园还可以组织幼儿参观花鸟市场,让他们感受每个季节花鸟鱼虫的不同样态,并与专业人士进行互动。通过参与这些多样化的活动,幼儿不仅能够释放天性,还能学会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进而提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