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

乡土音乐进校园的上虞实践


●乡土音乐进校园的实践有利于将传统优秀文化植根于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爱家、爱国的情怀。

□绍兴市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 童 波

乡土音乐是先辈们在传统音乐文化创作中的智慧结晶,它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口耳相传得以流传,是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瑰宝。然而,遗憾的是,一些经典的乡土音乐如今已不再为学生所熟知。有些学生甚至认为,这些音乐陈旧、土气,已经过时,远不如网络流行音乐那样新鲜和刺激。当前音乐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将这些失落的乡土音乐重新找寻回来,并将其传承下去,加以发扬。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品味到乡土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并树立起文化自信。

一、培养学生亲近乡土音乐的兴趣

(一)念地方童谣,传经典文化

为了寻找和传承曾经失落的地方童谣,教师在春节假期可以给学生设计一项特别的寒假作业——找寻身边的地方童谣。这项作业鼓励学生在给长辈拜年的同时,收集长辈们小时候玩过的童谣和游戏,并将它们记录下来。通过唱童谣、玩游戏,学生们不仅能与长辈建立更融洽亲子关系,还能亲身感受到父辈们儿童时代的经典记忆。

(二)吹青笛小曲,树文化自信

青笛是上虞特有的乡土吹奏乐器,以其甜美而富有穿透力的音色而著称。小的青笛声音清脆嘹亮,大的青笛声音低沉醇厚、古雅深沉。教师可以将这一特色乐器融入音乐课堂,并邀请民间艺人到课堂上进行表演示范。青笛独特的声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展示乡土音乐魅力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中国民族音乐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积淀丰厚,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

(一)邀请专家艺人,落实乡土读本

民间艺人对当地民间音乐有深入的研究,并且具备表演和示范的能力。教师可以邀请这些民间艺人参与课后服务,让学生有机会直接接触和了解他们,从而近距离感受和体验乡土音乐的形式、风格及独特特点。

在春节期间,许多地方都会举办大型民俗文化活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向当地的民间老艺人学习了解民俗活动,并观看文联组织的下乡演出,以此扩展课后的音乐学习空间。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了解并学唱一些家乡的民间音乐片段,进而培养起对家乡民间音乐的深厚感情。

(二)创设平台,完善展演机制

在区域范围内应当建立起乡镇学校之间、城乡学校之间的“手拉手”学习交流和帮扶机制,这样做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开展城乡中小学乡土音乐主题演出实践活动,不仅有利于加强乡土音乐文化的传承,还能引导师生坚定文化自信。

各校应当充分利用校园内的广播、校园网、音乐墙等宣传阵地,推广乡土音乐艺术。这些宣传方式能够在听觉和视觉上对学生进行乡土音乐的渗透和熏陶,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乡土音乐的氛围。这些活动和宣传,不仅能够让学生对乡土音乐有所了解,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学习乡土音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活化校园文化

乡土音乐的开展为校园文化注入了活力,整体推动了学校音乐文化艺术的建设。乡土音乐进校园活动启动后,许多中小学校将乡土音乐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和特色发展体系。例如,在上虞区盖北镇中心小学,学生不仅学习青笛,还将青笛课程与其他艺术课程相结合,创建了一个融合性的新课程体系。教师将青笛课与美术设计课相融合,让学生亲手制作青笛,学习青笛的烧制过程,并在青笛上进行彩绘,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此外,教师还将青笛与文化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学习青笛文化来探索青瓷的历史,在校园中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学习场景。

自实施乡土音乐进校园活动以来,上虞区学生对乡土音乐的态度发生了显著变化。他们开始意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并为能够接触、了解、学习、传承这样的民族音乐感到自豪。学生们从最初的不了解、不喜欢,到逐渐喜欢聆听、吹奏和表演乡土音乐……越来越多的学生被上虞乡土音乐的魅力所吸引。他们念乡土童谣,哼乡土小调,唱乡土歌曲,吹奏青瓷陶笛,表演得有模有样,对乡土音乐的学习兴趣日益浓厚。这不仅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民族音乐素养,还让他们树立起热爱家乡音乐文化的自豪感,从而弘扬和传承了本土音乐文化。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