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1月8日 星期

教师观课要带上四样东西


□宁波高新区实验学校 陆青春

观课(或听课)可以说是最草根的教研活动,随时随地就能开展。对于教师来说,观课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享受过程、一种精神福利,更是一条最便捷有效的成长专线。

然而,我们在对教师观课的积极性感到欣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教师观课高耗低效的普遍现象:一是匆匆决定观课,观课时随意闲聊;二是坐在最后排,不注意观察学生;三是不熟悉课堂内容,只注重授课形式等表面的东西;四是观课不评议,或者碍于情面只说漂亮话。

这样的观课活动,除了浪费大家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师成长和学校发展都无助益。

那么,如何观课才有收获呢?

一、带着准备去观课

俗话说“有备无患”,无备必乱。在观课前,一定要做充分的准备。一是心理准备。以一种接受和学习的态度观课,不能因为个人喜好有所偏废。二是知识准备。观课前先将课程标准烂熟于心、教材内容了如指掌,掌握各单元各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还要弄清教学的目的和重难点。三是预设准备。设想自己执教这一课将怎样设计教学流程,会遇到哪些疑难和问题,这样在观课时,就会有意识地把他人的教学演绎和自己的教学经历或教学构思进行对比。四是资料准备。提前准备好“观课装备”,如教材、纸笔、观课记录本、课堂评价表等,必要时可带上录制设备。如果是档次较高的公开课,可以钻研一下与之相关的学术理论。

虽然观课准备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观课后的收获会比没有准备更大,会使本节课的教学框架明晰起来,并对教学过程有初步的认识,缩短自己与学术研究的距离。

二、带着需求去观课

带着需求去观课也叫主题观课法,即在观课前设定一个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在观课时留心自己想要理解的方面和想要解决的问题。这种观课方法的好处是缩小了关注范围,使观课更有针对性,更使观课者的短板得到弥补。

如某教师平时课堂纪律把控得不到位,就可以从执教者的课堂管理中吸取经验;如某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单一而乏味,观课时就要观察执教者是如何鼓励学生的;如某教师上《詹天佑》一课,因为课文内容多,结果课上得支离破碎,无法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詹天佑的伟大之处,该教师带着“如何把长课文上完整”这个问题去观课,发现执教者让学生布置了一个模拟詹天佑纪念馆,以创设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詹天佑的事迹,在故事解读中激发情感的共鸣,该教师因此深受启发。

三、带着思考去观课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观课的关键是把别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财富,因此需要听和记,最重要的是思考:新课程的理念、方法、要求是否融入教学中?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教师的一句话起了怎样的效果?问题的设计是否有思维含量?设计的活动是真活动,还是伪活动?这样的设计,亮点和不足之处是什么?如果是自己来上这节课,会怎样处理这些问题?如果自己是学生,是否会被教师的教法吸引,是否能够掌握所学的内容?

单纯的听和看只能停留在表面,而思考能够透过现象想本质。要思考授课‎教师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和教育追求,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才不会沦为就事论事。

例如,教师提出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大多数学生的答案脱口而出,语言流畅,而且一答一个准,这是不是好现象呢?

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很活跃,但经过认真思考,就会发现,这里面可能包含三种情况:一是学生事先已有充足准备,二是回答问题的都是优等生,三是问题的难度偏低。这三种情况都不会使学生有较大的收获。

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一开始无人应答,但学生们明显在思考;过了一会儿,回答问题的学生渐渐多了起来,他们脸上露出领悟的表情。这才是一种最佳的教学效果。上得好的课,应该看得出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熟练到比较熟练的过程。

学生答错或答得结结巴巴是正常现象,正因如此,才要学习。教师的功夫也就是在学生答错时,加以引导;答得不完整时,加以启发。

四、带着反思去观课

观课结束,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有必要把观课议课时的思考、困惑和解决方案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课后反思或者教后记。

反思什么?既可以分析执教者讲解中的精妙或不足之处,也可以评议学生发言或回答时存在的问题;既可以是针对某个活动设计的具体看法,也可以是师生交流中迸发出的智慧火花;或者受到特殊场景或偶发事件的启发,产生了某种灵感和顿悟,并将其写下……

不必拘泥于形式,但一定要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出来。尽管可能会片面或有偏差,但它毕竟体现了独立的、富有个性的教学视角,是对自己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评判能力的综合检验。它记录着别人的教学智慧,更记录着自己的成长历程,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教学实践资料。

教师要善于创作、整理、保存它,每过一段时间,应该翻翻它,归纳出一些共性的东西,以便借鉴成功的经验,摒弃落后的做法,使观课的作用落到实处。

总之,观课为教师提供了一个观察、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广大一线教师要珍惜每一次观课的机会,加强学习,掌握技能,学会观课,尽量做到每次观课都有所得,并将所得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