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派员模式作为一种创新的乡村文化建设方式,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 肖志坚 黄成良
文化特派员是党委宣传部门会同机关、高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按照一定程序选派,具有高水平文化素养及文化专业特长,指导乡镇(街道)开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个人。他们肩负着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助力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实践文化特派员模式,有助于探索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新模式,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科学的规划方法、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可行的实践路径。
国内部分地区正在积极实践文化特派员模式,这一模式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尽管如此,过程中仍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资源与管理方面存在挑战。由于乡村文化资源的分散性和归属的复杂性,文化特派员在整合资源时遇到了较大难度。其次,文化特派员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也遇到了难题,乡村文化建设容易走向同质化。部分文化特派员与村民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导致他们的创新成效受到村民年龄结构和文化素养的影响。最后,文化特派员的市场对接能力也是影响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未来可以从以下三点来优化文化特派员模式的实践路径。
一、整合资源与优化管理
为了有效应对资源与管理方面的挑战,政府首先需要构建乡村文化资源数据库。这样做可以让文化特派员通过梳理和登记分散的文化资源,清晰掌握资源情况,为后续的资源整合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明确资源归属可以避免潜在的纠纷,确保资源的合理开发,从而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此外,为了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政府还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拓宽资金来源渠道。通过专项拨款、社会捐赠、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确保文化特派员的工作得到充足的资金支持,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促进乡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在解决文化传承创新难题和提高文化特派员与村民沟通效率方面,政府应当健全文化特派员的选派机制。根据乡村的实际需求和文化特派员的专业特长进行精准匹配,以最大化发挥文化特派员的优势。上级组织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文化特派员的工作表现和乡村的反馈及时调整人选,确保文化特派员队伍始终高效运行,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文化建设。此外,还需要制定文化特派员的能力标准,并严格执行选拔程序,以确保文化特派员具备深厚的资历和较高的能力,从而提升文化特派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另外,还要鼓励文化特派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创新精神,结合乡村特色挖掘独特的文化元素。这有助于避免同质化,展现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加强交流与合作
政府应当建立文化特派员派出单位的协调机制,以促进不同单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这样的机制能够汇聚各方资源和力量,共同为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各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形成合力,可以为乡村文化的传承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政府还应当成立乡村文化创新指导小组,该小组由专家学者、文化特派员和乡村代表共同组成。这样的组合能够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专家学者提供专业知识,文化特派员带来实践经验,乡村代表反映村民需求。大家携手为乡村文化创新出谋划策,共同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提升文化素养
政府应当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培训活动,以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这样做能够增强村民对文化特派员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为了加强文化特派员与村民之间的沟通,还应当定期召开村民座谈会和组织文化活动。这些方式有助于增进双方的了解,使双方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而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共同打造美丽和谐的乡村家园。
此外,为了提升文化特派员的市场对接能力,政府还需加强对文化特派员的持续培训。定期组织专业技能培训和交流研讨会等活动,可以帮助文化特派员及时更新知识、提升业务能力,从而切实提高文化特派员的综合素质,让他们在乡村文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文化特派员还可以与企业、旅游机构等开展合作,大力推广乡村文化产品和旅游项目,这有助于乡村文化产业市场的拓展。而这样的努力会为乡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