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0月29日 星期

短视频“云课件”带来知识传播的更多可能


●短视频的“横空出世”极大地降低了获取知识的门槛。希望出现更多更好的“云课件”,从而解锁知识公平传播的更多可能。

□邓海建

10月16日,一场围绕“流动科学课”和“短视频与中小学生科学教育调研”的分享会在京举行。教育领域学者、教师、科普视频创作者们共同探讨如何利用新媒体短视频助力乡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解决资源短缺难题。事实上,从教育信息化1.0时代开始,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解决乡村中小学教育资源短缺等难题,始终是各级教育部门、学校以及教育企业努力的方向。

短视频,长收益。越来越受孩子欢迎的短视频,成了基层教育公平的“大杀器”。比如近年来,从党中央到教育部,多项教育政策都明确指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今年2月,中国科技馆、教育部宣传教育中心、抖音联合发起2024“流动科学课”科普活动。截至10月,该活动已在6省18个城市30所中小学校落地。活动目标是瞄准科学教育基础薄弱地区,为学生提供优质科普资源,并招募优秀的科普专家志愿者,助力乡村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提升。

当短视频成了“云课件”,科学教育更有效、更有趣。不久前,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从课程教材、实验教学、师资培养、实践活动、条件保障等方面强化顶层设计,全面部署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一方面,短视频的互动性和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更多平台、社会力量关注乡村学校,为科学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学生提供优质科普资源,助力乡村青少年的科学素养提升。

融媒时代,万物互联。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当代青少年,习惯于短视频等新媒体的濡染。数字胜于雄辩:《短视频生态下中小学生科学教育研究报告》对我国中西部河南、甘肃、四川、广西、陕西5个省份的4332名小学生和初中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小学生了解科学知识的各种渠道中,短视频和视频占比达66.5%,仅次于课堂学习,位列第二。科普知识类短视频成为最吸引中小学生的短视频内容,看过科普短视频的中小学生对科学感兴趣的比例比没看过的高出21%。超过九成的中小学生认可短视频补充了科学教育资源。

短视频不是洪水猛兽,用得好,它可以是教育公平的推进器。今年2月26日,耄耋之年的刘嘉麒院士再次扛起科学教育大旗,成为“流动科学课”的首批专家团队成员之一,赶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刘嘉麒院士在课堂上为学生揭晓了地球演化历史,讲述了地球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抖音科普博主郝博伟揭秘了彩虹里蕴含的光学奥秘;海洋知识传播者李宗剑则通过有趣的贝壳结构来引出数学、天文学的知识……试想这些内容若制作成形式多样、载体多元、碎片传播的短视频,帮助青少年揭示科学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必会使看似小打小闹的“零食”变成“正餐”、睡前“读物”逐步晋级为特色“教材”。

有趣才能“被看见”,有效才能“值得推”。短视频“云课件”正在改变学生获取知识的常规路径。我国科学教育进步良多,但仍存在基础总体薄弱、区域发展不均衡、科学教育资源尚未有效整合、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实施程度较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机制仍需突破等问题和不足。事实上,《2023抖音科学实验数据报告》显示,目前抖音上已有473万个科学实验相关视频,累计收获492亿次播放,累计播放时长超过1629万分钟。按每堂课45分钟计算,相当于36.2万节实验课。2023年,抖音科学实验搜索数据同比增长了230%。短视频的“横空出世”极大地降低了获取知识的门槛,科普创作者用最简单的方式、最便宜的价格、最方便的材料,让科学实验成为“爆款”,让科学的正能量赢得基础教育的“大流量”。

上“数”入“云”,科学精神薪火相传。知识普惠梦想照进现实,短视频成为“没有围墙的学校”。希望出现更多更好的“云课件”,从而解锁知识公平传播的更多可能。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