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9月20日 星期

智慧教育赋能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析


智慧教育赋能课程思政,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思政教育与职业技能的融合。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韩 玲

课程思政是我国新时代教学的重要特色,也是打造“三全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这种重要性体现在,课程思政有助于纠正职业教育中过度强调技能化和实用化的倾向,推动技能与人文素养相融合,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前,在智慧教育的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面临着迫切的需求,即改变传统的教与学模式。这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赋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能力提升与职业技能培养的有机统一。这样的整合有助于学习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高职英语作为一门应用型外语类文化素质课程,具有国际性、人文性、职业性、应用性等特点。这使得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不仅具有时代紧迫性,而且显得尤为必要。

一、丰富课程思政资源

首先,教师团队应立足学校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目标,从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三方面完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大纲。其次,要深度挖掘、整合和序化高职英语课程中与新时代思政教育具有共享价值的思政教育元素和人文内涵,科学设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内容。最后,要借助音频、视频、微课等形式,对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为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数字资源供给,提升思政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此外,教学团队还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课程思政云平台,依托云平台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库、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同时,可以将优秀的课程思政示范课教案、课件及讲课视频等思政素材上传至教师资源平台,方便教师取材及观摩学习。

二、拓展课程思政教学场域

智慧教育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得教学环境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三尺讲台。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造智慧互动式、情境体验型的学习环境,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拓展教学活动的实施空间。在这种模式下,思政教育应被有机融入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构建起教师全场域教学、学生全场域学习的新型课程思政教学共同体。

同时,应鼓励学生在拓宽视野、提升素养及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自信,提高思辨能力,实现语言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同步发展。依托智慧教学平台开展线下教学活动,能够让教师不再受限于主观感性观察和分析。通过智慧平台,教师可以实时监控教学过程,动态获取课堂上师生互动的大数据资料。在每个单元甚至每课时结束后,教师能够客观、精准地掌握学生的认知情况和需求变化,并根据数据分析更快速、更科学地调整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课堂活力和效率。

此外,课后应充分利用实践基地来补充校内教学,将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相结合,深化学校与社会的协同育人作用。在整个链条式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时记录、分析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不同场域学习时产生的相关数据和信息,进行个性化学习内容推送,以提高思政资源的供需匹配度。

三、深化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高职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不仅要关注语言教学的效果,重视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更要将立德树人作为首要目标,体现价值引领和思政育人的成效,注重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力。一方面,课程考核需要实现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状态跟踪,并构建人机协同的评价模型,以便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及思辨能力进行综合和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评价理念需要创新,从传统的结果性评价转向多主体、多维度和多形式的评价。在每个评价部分,都应根据单元思政目标融入家国情怀、职业理想、爱岗敬业和创新意识等因素的考查,实现从单一重视知识向知识与行为并重的评价方式转变。

智慧教育与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需高度关注教师的数字素养。外语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还应提升自身思政理论基础,更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利用智慧教育大环境赋能课程思政,进而培养出具备国际视野和爱国情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智慧教育赋能课程思政,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思政教育与职业技能的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