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4年9月20日 星期

“三个导向”助力教学提质增效


●素养提升、问题解决、优质均衡为教学提质增效指明路径。

□绍兴市柯桥区马鞍中心小学 叶建丽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与旧版相比,新方案和新课标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全面修订。在当前背景下,如何提质增效成为学校教育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绍兴市柯桥区马鞍中心小学立足校情,以素养提升、问题解决、优质均衡“三个导向”为引领,助力教学提质增效。

一、以素养提升为导向的育人模式

新方案和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素养导向。为此,学校通过开发课程体系和改革评价方式,全面落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五汇课程”体系是学校在弄潮文化和素养导向指导下构建的重要课程体系,它包含汇善、汇智、汇健、汇美、汇创五大类课程。这些课程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组成。学校根据校本特色,设立了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校本课程,例如“共话围涂”“蓝印扎染”等。这些课程旨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科素养。

在建立素养导向的育人模式中,首要任务是变革评价方式。学校采用智慧教育学业评价管理平台,构建了“345评价体系”:3个评价维度,即习惯养成、学科素养、学科知识点;4个评价方式,即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结果评价、综合评价;5个评价呈现,即善·潮少年、慧·潮少年、动·潮少年、艺·潮少年、创·潮少年。这一评价体系旨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养评价。同时,各学科将素养要求与学科内容相结合,制定了分项评价指标,以促进教学评价的一致性。

二、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校本研训

学校关注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关键疑难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转化为研修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问题导向式的主题研修。在形成教学思考后,学校尝试实施问题解决式的课堂实践,目的是解决问题、改进教学并提高教学实效。

教研组围绕关键疑难问题,采用问题导向式的方法开展校本研训。其中,现场改课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途径,数学学科率先尝试,过程为“自行备课—正式上课—全员现场改课—抽签模拟上课”。现场改课的方式从“说给你听”转变为“做给你看”,在全员全程卷入式的教研过程中,不仅见证了优质课程的诞生,还解决了教学中的疑难问题。近两年来,这种教研模式已从数学学科逐步扩展到其他学科,并在区级教科研、师训工作中多次进行经验交流和分享。在主题研修之后,教师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实践,主动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实施方式,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以优质均衡为导向的发展路径

课堂教学的有效实践旨在最终实现学科教学的优质提升。然而,调研发现,学科发展在不同班级之间、不同学校之间存在失衡,这限制了整体学科质量的发展和提升。面对这一困境,学校如何破局?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优质轻负示范班级评比细则,评选重点放在日常课堂教学常规、学科素养展评、行为习惯养成、学业成绩测评等方面。这项评价不仅成为衡量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指标,也是对班级评价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学校轻负优质班级数量从最初的几个增长到几十个,覆盖范围从中心校扩展到完小,学科核心质量实现了质的飞跃。

面对两校区三完小的点多面广、生源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学校采取了以下措施以实现优质均衡发展。一是成立教育联盟共同体,通过“互联网+”课程活动,确保完小各类课程开设齐全,促使完小教研与中心校同步发展。同时,委派校长室成员进驻完小指导,发现问题、寻找原因,进行精准把脉,推动发展。二是成立学科教学实践共同体,从不同学段、不同学科出发,组建实践共同体,通过主题论坛、实践探讨,分享教学理解、困惑等,寻求解决方案,实现共同发展。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