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南浔实验小学 吴月斐
期末复习阶段,教师是辛苦的,学生更辛苦。
下午第二节课铃声响了,我走进教室,看到学生们很是忙碌,有几个抬眼看我,青涩的眼神里掩饰不住疲惫。我本打算讲评一下错误率高的几道题,却看到一个酷爱唱歌的男生闭着眼睛,摇头晃脑,嘴唇微动,于是就说:“帆帆,你干脆唱出声来怎样?大家听你唱完再上课。”
他显然是没有想到我会来这么一出,以为我看见他的怪样要批评他,有点吃惊。其他的学生都打了个激灵,来了精神,起哄起来:“好好好,来一个。”
教了他们3年,每个人的秉性我都比较清楚,这个叫帆帆的男生善于表达,不容易怯场。对于我的邀请,虽然没有先例,他觉得有点不可思议,但还是马上调整过来,露出笑容。
在学生们的鼓动下,帆帆爽快地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他歌声嘹亮,演绎完美,学生们跟着鼓起掌来。
一曲唱罢,学生们困意全无,个个眉开眼笑,我想现在可以开始讲题了。
我始终认为:教师钻研教法、启迪认知是必须的,但走进学生的内心,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乐学生之所乐,才能深得学生之心,是更重要的能力。
课堂自然有相应的规则和步骤,但这一切的前提还是要适合学生。教学有它特有的节奏。教师有时候放下一些威严,转移一些目标,“浪费”一些时间,并不意味着走了弯路。
课堂除了传授知识,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是营造师生关系,当氛围调适到最合适的程度,更有利于知识的传递与吸收。
因此,课堂没有标准,只有适合,教师在教学中实现教育的美好,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长的喜悦,这就是彼此成就、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