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9月13日 星期

例谈略读课文的教学
——以《蝴蝶的家》为例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将精读技巧应用于略读实践,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衢州市实验学校教育集团新湖校区 黄 峰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主要分为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叶圣陶先生曾说:“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要多放手让学生实践和运用。笔者以《蝴蝶的家》为例,谈谈略读课文的教学。

一、聚焦学习提示,观照单元整体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一大特点是略读课文以学习提示为辅助,为学生阅读和教师教学提供指导。因此,教学时,笔者根据学习提示来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的重难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重点是“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本单元安排了四篇课文,其中第四篇《蝴蝶的家》是一篇略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对前几篇课文中学到的提问策略进行综合性运用,帮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养成提问思考的习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另一大特点是分单元组织编排,单元中的每一篇课文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略读课文在一个单元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定位,为此,在教学略读课文时,教师还要从单元整体的角度去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笔者在教学《蝴蝶的家》时,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所得,梳理提问的不同角度、筛选的标准,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然后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二、列出问题清单,小组合作探究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固有需要。”教师应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在合作中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蝴蝶的家》时,笔者先让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分类整理,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要求小组内的成员相互合作,合并相似的问题,罗列出问题清单,然后结合问题清单进行交流。提出问题是学生阅读课文时大胆思考的一种方式,但本单元的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学习如何提出问题这一层面。教师还要抓住值得深入思考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再次展开探究,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的答案,以此来锻炼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开展思辨阅读,彰显教学价值

读书的关键在于生疑,学生有疑问才会思考,有思考方能判断,读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思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语文思辨能力,就是培养梳理、辨析能力,让学生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拥有基于实证的表达,最后形成理性思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蝴蝶的家》的作者提出:蝴蝶的家到底在哪?然后不断猜想,又不断否定,直至文章结束也没有说清楚蝴蝶的家在哪。教学时,就有小组提出:“《蝴蝶的家》为什么最后都没有告诉我们‘蝴蝶的家到底在哪’,这样的文章有意义吗?”针对小组提出的这一问题,笔者让学生进行探讨。有的说:“这样的文章读完之后让我有一探究竟的意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能促使我继续阅读就是它存在的意义。”有的说:“读完这篇文章,我感受到了作者满满的担忧,感受到了作者对蝴蝶满满的爱,这就是它存在的意义。”有的说:“读完这篇文章,我发现还可以用不断猜想,不断否定自己的猜想来表达担忧,这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在以后的写作中我可以尝试运用。”……正是课堂上教师不断地鼓励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学生才能被课文内容感染,才会对作者的表达方式有如此深刻的领悟,这也进一步彰显了课堂教学的价值。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略读课文的教学就是如此。教师要善于围绕单元重点,落实提问的策略,结合具体文本的表达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把精读课文中学到的阅读策略,在略读课文学习的各个环节上加以实践运用,从而使课堂教学由师生互动转向学生自主学习,由语言积累转向语言运用,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