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理论研究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8月30日 星期

家校共育的班级实践策略研究


●家校共育是家庭和学校协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方式。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朱迺欣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和“双减”政策的实施,家校共育作为缓解学生压力、优化教育生态的重要举措,其重要性愈发凸显。基于教育理论更好地理解家校共育的实质意义,并有效地开展家校共育,是新时代班主任的重要工作。

一、从生态系统理论看家校共育实质

生态系统理论为我们理解家校共育的实质提供了相关理论视角。该理论阐述了支持青少年发展的环境层次,认为这一环境是由四个相互嵌套的系统构成,这些系统以同心圆的模式排列,依次为宏观系统、外层系统、中间系统和微观系统。各系统之间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助力青少年的成长发展。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分析家校共育的实质,可以看出家校共育扮演着调节青少年成长的微观系统及中间系统的角色,这一过程促使系统间的各个要素相互协作,进而形成教育合力。

二、当前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

尽管家校共育如此重要,然而在现实中往往容易出现学校和家庭各行其是、南辕北辙的现象。纵观当前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种。

(一)沟通断层

目前家校之间尚未建立起一套系统化、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家长和教师之间信息传递不畅,使得双方难以及时了解学生在不同环境中的表现和需求,不仅影响了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和精准性,而且影响了家校关系的和谐,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方式单一

在教育实践中,家校共育的沟通方式往往依赖于一些传统形式,如家长会、家访等,这些方式虽然能够传递信息,但是它们的使用频率低,形式单一。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互动往往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合作伙伴关系。

(三)互动障碍

在家校合作共育的过程中,班主任通常扮演着信息传递者的角色,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传递给家长。然而,这种单向传播的方式往往导致家长在沟通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他们的意见和需求很难得到充分的表达。这种模式使得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缺乏参与感和积极性,进而影响家校之间的有效合作。

三、破解家校共育问题的班级实践策略

形成家校共育合力,对于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实施全面育人策略而言,具有重要的价值。针对上述家校共育存在的现实问题,班主任可以以生态系统理论为指导,采取有效的策略,从而营造出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良好生态系统。

(一)建立周期沟通体系,促进日常深度交流

利用学校的数字化平台,建立班级的家校互动平台,在此平台上,我们可以分享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正向行为,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在此基础上,班主任要充分发挥班级群的作用,可以通过在群里开展“每日一秀”“每周一问”“每月一话题”等活动,鼓励家长分享孩子的日常生活点滴。此外,班主任还需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保每个学期至少与每个家庭进行一次个性化深度访谈,与家长共同探讨并制订适合孩子的个性化家庭教育计划。

(二)拓宽家校互动模式,创新家校共育载体

除举办传统的家长会之外,班主任可以精心设计主题,开展专题式家长工作坊。这些专题应紧密联系家长和学生的当前需求,班主任与家长共同探讨孩子成长中的关键问题,以此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同时,班级还可以定期举办家庭创意体验活动,动员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例如组织亲子研学活动,让家长和孩子共同踏上学习之旅。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还能加强家长与班级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三)打破家长参与壁垒,激发家校共育活力

在制订班级教育计划或进行重要决策时,班主任应邀请家长参与讨论,这样家长就有机会对班级的各个方面提出他们的宝贵建议,从而增强家长对孩子班级生活的参与感。此外,班主任可以设立家长意见箱或采用在线问卷等方式,鼓励家长就班主任的工作和班级的发展提出建议,确保家长的声音能够被听见。对于收集到的意见,班主任应进行及时反馈,让家长感受到他们的意见被认真对待和重视。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