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2024年6月14日 星期

1公顷到底有多大


□平湖市叔同小学 宋健健

从一维进入二维,从长度单位到面积单位,随着教学内容的升级,学生的学习难度在增加。学生对特别大的面积单位,比如四年级上册的“公顷”,因缺少生活经验的支撑,理解起来比较抽象,成为数学学习的难点。

为帮助学生培养单位量感,感知“1公顷有多大”,笔者设计了一些教学活动。

首先,笔者出示了一张校园平面图,引出问题“叔同小学占地面积约3( ),请填上合适的单位”。

师生依次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共同寻找生活中的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物体,将单位量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但对于前面问题中的空格,学生们反映这几个单位都太小。那么,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呢?

量感的建立离不开真实的视觉形象。为在学生头脑中建立“公顷”的量感,笔者带领学生绕着操场走了一圈,再沿着边长100米的正方形走了一圈。

回到教室后,学生们根据回忆,估计刚才走过的正方形和操场的面积差不多大。笔者告诉学生,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即1万平方米,就是1公顷。

学生们估计,叔同小学的占地面积大约是3公顷。

“认识面积单位‘公顷’后,你们有什么疑问吗?”我问。

“为什么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为什么其他面积单位都是带平方的,比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公顷’为什么不带平方?”

“还有比‘公顷’大的面积单位吗?”

……

笔者补充了“十米”和“百米”的概念,那么,边长1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十米,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平方十米……

“‘平方十米’是什么意思?”我引导学生板书了一张从长度到面积的结构图,学生发现10×10=100平方米,也叫1公亩;1公顷是10×10个平方十米,或者100×100=10000平方米,引导学生观察并归纳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为了感知“1公顷有多大”,用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推算,在单位的叠加过程中,学生感受到1公顷很大,但对“10000”这样的大数值,仍然没有深刻的体会。

于是,我让学生进行了三次想象。

第一次想象:4个学生手拉手围成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想象一下,叔同小学整个五年级大概400个学生这样手拉手围成的正方形面积是100×100=10000平方米,也就是1公顷。

第二次想象:平湖全市8万多名学生与8万多名妈妈,大约能站满1公顷的地面。

第三次想象:1公顷相当于几个边长是5米的正方形卧室,几个长10米、宽5米的教室?答案分别是400个和200个。

之前的探究建立在正方形面积的基础上,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因此,笔者加入了长方形面积的推算,以完善学生对“公顷”概念的认知。

叔同小学操场面积约1公顷,笔者出示平湖市区导航图,请学生估测一下吾悦广场的面积、东湖景区的面积,以及整个平湖市的面积。

从1公顷到几公顷再到几百公顷,学生将已有的1公顷面积作为参照标准,自主将新的面积与已有面积对比,经历叠加的过程,训练估测能力。

由于用“公顷”为单位很难估测平湖市面积,在此必须引出更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

大面积单位无法直观感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出发,让学生经历“建立标准—推算—估计叠加”的过程,形成单位量感,丰富对大面积单位的认知。


上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