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下一篇
2024年5月17日 星期

教师阅读要跳出专业阅读的视域


□绍兴市塔山小学 叶燕芬

长期以来,教师阅读被等同于以工具性和实用性占主导地位的专业阅读,范围狭隘,书目单一。但教师要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引领学生全面成长,就应该顺应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弘扬教育家精神,做新时代的“大先生”。这就对教师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称之为“全阅读”。

从阅读内容来说,“全阅读”不限于专业学科教学理论和方法的阅读,还应覆盖文学、历史、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以至于将一切人类文化的结晶作为阅读的对象。

从阅读方式来说,“全阅读”不限于纯文本的阅读,还应包括观影、活动等多种体验方式。

从阅读时空来说,“全阅读”不限于家里和学校,而是可以在工作、学习、生活的任何场域开展阅读。

学校从树立意识、营造氛围、开创路径等方面多管齐下,为教师“全阅读”创造条件。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核心要旨是改变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统整和学以致用,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关注学生的语言、逻辑、运动、艺术、自我认知等能力的整体提升。这使得大家充分意识到,如果不阅读、不学习,就很难跟上教育变革的时代节奏。

因此,学校不断组织教师学习,从领导层开始,从阅读入手,打造共同体、阅读会、读写社,将阅读视为与学生共同成长的一种方式,从而将教育导向从“知识中心”向“素养中心”转变。

受教育教学工作及非教学类任务繁重的因素影响,教师没有闲暇、没有精力阅读成为普遍问题。而且,教师阅读对专注力要求极高,因此,学校重新装修藏书室,购置各类书籍,引进“墨水屏”电子阅读器,并开通便于查找资料的电子阅览室,为教师打造了一个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每天中午是“校园持续默读”时间,全校师生摒除外界的浮躁杂乱,安静阅读,沉浸在知识的海洋里。

抱着“日积月累,聚沙成塔,天天坚持,必成习惯”的信念,我们以每日打卡、自取借阅、美文朗诵、知书“答”礼(以图书作为礼物和奖品)等方式激发阅读兴趣,营造阅读氛围,让校内的每个活动都能找到书的影子。

建议教师除阅读与教育有关的书外,读一些哲学、历史、经济、法律等非教育领域的经典书籍,从中发现与教育相通的知识。

“我是‘讲书人’(阅读沙龙)”活动,组织教师跨领域阅读。阅读沙龙活动结束后开展好书漂流,教师写上一段推介词,将读完的好书上交图书馆,报销书费或领取同等价值的好书。

“我是‘评书人’(分年级组交流)”活动,实现个人阅读和集体阅读、学科阅读和“杂书”阅读、阅读和教学实践之间的有效链接,展示教师阅读成果。将所读、所思形成文字,定期发到学校阅读论坛,让全体教师跟帖,继续深入讨论。

“我是‘辩书人’(头脑风暴)活动”,通过“我眼中的世界”“AI在身边”“用科学解读绍兴文史”等主题论坛,探讨时代变化对教育和本学科发展带来的影响。

目前教师阅读最大的问题就是停留在浅阅读层面,只对某些句子或个别段落感兴趣,对文本内涵的理解非常表面。

据此,我们进行了适当的思考和引领,变浅阅读为深阅读。首先是定期邀请专家引领共读,如邀请绍兴文史馆专家进校园,与教师一起研读《绍兴府志》《越绝书》等古籍。深入阅读“越文化”系列书籍,精选阅读方面的短视频和公众号,如“北鱼读书”“意公子”等,提倡教师带着独立的思考和批判阅读。

配合时事热点、节日氛围,学校不定期开展“啃读”大赛,鼓励教师将阅读中最有感触的部分记录下来,对于书中的难点,边读边查证,形成学校的“啃读”资源包。

教师阅读推动了课堂的改变。以六年级语文教材《宇宙生命之谜》同课异构教学为例:A教师提取关键信息,厘清课文脉络,虽然教得扎实,但是仍按以往的侧重点教学,内容仅仅停留于课文本身;B教师跳出文本,引入宇宙诞生、生命诞生、星体特征、最新发现、地外文明等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猜想、验证、推理等思维方法,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科学探索兴趣。

同时,学校始终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坚持不以过于频繁的会议、过于繁杂的事务影响教师,把属于教师自由支配的时间还给他们。学校还建议教师少用手机,减少“刷屏”的时间;减少无效社交,多一些独处和思考;减少负面情绪,保持内心的宁静和闲适,让他们能够有充裕的时间、从容的心境、不被人打扰的环境去读自己想读的书。

最是书香能致远。我们相信,只有一群把阅读当作第一精神需要的教师,才能带出爱阅读、会阅读的学生,才能以全科、全员、全时空的“全阅读”领航学校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