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陈业根
永康市是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全域教共体办学试点之一。作为一座人口输入型城市,永康随迁子女在校生占总人数40%以上,区域中校际差异很大。市教育局将全部70多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建成12个教育集团,以“学校管理共建、教师队伍共育、优质资源共享、教学质量共进、考核评价共联、社会效益共赢”为导向,推动区域优质均衡。
一、文化共建,破边界壁垒
为解决学校发展同质化问题,永康提出以集团化形式重新梳理校园文化体系。在提炼出集团核心文化的基础上,各成员校根据生源和在地特点,吸纳集团核心文化,传承自身优势,培育各自的学校文化。深挖地域文化资源,融合校园文化内涵,构建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体系,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集团办学格局。
二、交流共育,破师资壁垒
集团化办学的核心在于师资调配均衡。在师资交流上,永康出台了系列文件,为优化集团化办学的师资结构建章立制。例如,教共体内实行学校领导班子一体化调配,由核心校选派骨干教师前往成员校任校级领导,各成员校的负责人原则上由核心校党政负责人提名;各成员校的中层干部配备由各校负责人提名,报集团校备案;在同一学校任职达8年的中层干部按照每年不少于10%的比例进行交流。融合型教共体各校区教师统一招聘、统一培养,跨校区无障碍调配,教师岗位合并设置,职称评聘统一实施。共建型教共体教师单独招聘,统一培养、统一使用,有限调配,新教师留城锻炼原则上在教共体内实施。
三、资源共享,破权属壁垒
教育资源共享是促进集团学校间紧密联系的纽带,包括硬件设施、师资培养、课程构建、活动开展等,这能带来多赢的局面。如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教育集团,乡镇学校与城区学校共享劳动基地、乡土资源;又如大司巷小学教育集团实行“一师多校”,优秀教师、音体美教师采用走教模式,提供集团内共享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