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新闻评论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4月23日 星期

体育中考提高分值,细思有“三怕”


●体育中考分值的逐年提高,会催化体育内卷的加重、强化升学竞争的起点不公、异化学生对体育的认知。

□朱建人

正值体育中考季,诸多媒体又传来各种体育中考分值增加的消息。从种种消息看来,逐年提高体育中考分值似乎已经成为多地中考招生的一种趋势。今年,北京中考体育分值由40分增加到50分,河南中考体育总分值则由70分直接提高到100分。这样的变化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思考:提高体育中考分值的理由是什么?究竟合不合理?它是否符合体育与健康的教育规律?甚至它是否会对体育本身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细想起来,笔者对此现象主要有如下“三怕”。

一怕体育中考提高分值会催化教育内卷的加重。从媒体的消息中不难看出,加大体育中考分值的逻辑起点是:在应试体制下,某类教育考试的分值决定着人们对该类教育内容的重视程度。将体育纳入中考的必考科目,并提高了体育在中考中的分值比例,便抓住了学校体育的牛鼻子,能迫使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加倍重视体育,使学校体育不但不敢“短斤缺两”,还会自觉加码。这样的逻辑貌似合理,实则无理。体育与健康课程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中小学体育评价的过程性、多样性和非量化性。体育在校园生活中还对学生的精神情绪发挥着极大的调节作用,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是也,一旦将其异化为纯技能化的升学选拔所需的量化指标,便会逼迫学生就范于应试教育的另一个赛道。原本应该是以愉悦学生身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体育,在“应试”的利诱之下,或可能成为压垮学生精神与体能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怕体育中考提高分值会强化升学竞争的起点不公。如前面所述,基础教育阶段体育的目标与特点,决定着其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非量化性,以及促进健康取向的价值。而纵观时下各地的体育中考项目,大多包含了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素质测试项目,以及球类技能项目,貌似照顾了对学生评价的全面性和差异性,但从诸多“必考项目”“抽测项目”“自选项目”等实际的评价设计状况来看,难免存在由学生遗传基因差异、学校体育设施差异、师资教学水平差异等导致的起点不公问题,选拔性考试所需要遵从的公平性原则,很难落实到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执行中去。再加上每年考试项目由抽签产生的随机性,更会让相当一部分恰好抽到应试弱项的考生产生强烈的无助感,甚至还会对这类考生的整个中考过程造成消极影响。时下有些地区为保证体育考试的公平性,按照“达到良好即满分”的原则设置项目指标难度,强调合格性,弱化选拔性。这或许是缓解公平性问题的一种方式,但由于中考本质上是一种选拔性考试,这样的“改良”效果可能极其有限。

三怕体育中考提高分值会异化学生对体育的认知。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应该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所要求的,使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全人格品质的健身体育、休闲体育和大众体育,而不是以提升专业技能为目的的小众化的竞技体育。使学生获得必要的体育欣赏知识,掌握基本的体育运动技能,习得一定的体育爱好项目,养成终身参与体育的良好习惯,培植勇毅进取的体育精神,应该是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而体育一旦成为应试所需的竞争工具,可能导致学生厌倦体育,视体育为单调乏味的代名词,从而丧失参与体育的热情。久而久之,从国家层面而言,可能还会导致竞技运动的人才难以寻觅。

以某地的自选球类项目为例,“①足球运球绕杆;②篮球运球绕杆;③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为了应试,把鲜活精彩的球类运动分解成某项动作技能的数据测量,学生在被迫为考分而机械习得此项技能之后,便可能是对该项运动的情感排斥。这样的结果,无论是从学生正确体育观的建构,还是从国家体育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都是人们所不想看到的。唯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运动观,才能使民众的健康水平和国家的体育事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