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师周刊▪教育随笔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3月8日 星期

集体荣誉感只有亲身体验才会长在身上


□杭州市金都天长小学 叶晓丽

放学后,小可妈妈发来短信:“叶老师,请问小可的副班长被撤下来了是真的吗?”“她现在有什么做得不好的地方吗?还是她的学习成绩退步了?”短信一条接着一条。

本学期我刚接手三年级,作为班主任深知班干部对班级建设的重要性,今天班里刚刚完成副班长的竞选,何来“撤职”一说?

小可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学生,一、二年级一直担任副班长,三年级成为学校大队委员。今天落选,我跟她商量,鉴于她的学习成绩特别优异,请她考虑担任学习委员一职。

可当我把这些都告诉小可妈妈时,对方却回复我这样一句话:“我不太能理解这个评选结果。”

我希望家长的想法和情绪不要影响孩子,就找到小可,首先发自内心地肯定她的努力与优秀,随后问她:“在班里,你的榜样是谁呀?”

她毫不犹豫回答:“小桐。”

“为什么呢?”

“她成绩很好,还是班长。大家都很喜欢她。”

“大家都喜欢小桐,只是因为她成绩好吗?”我继续引导。

“她还乐于助人,特别是把小璟(班里的孤独症学生)当成自己的弟弟,尽自己所能照顾他。”

“是呀,小桐能如此受欢迎不仅是因为她把自己的事情做得非常好,而且她还乐于帮助别人,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这也是你应该努力的方向。”

听了我的话,小可的眼里有了光亮。我适时帮助她调整阶段性目标,让她借助学习委员一职,发挥自己的特长与优势,尽自己所能帮助身边的同学,提升班级学习氛围。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同学的求教,小可从最初的有问必答,逐渐开始推诿:“老师上课都讲过的,你自己想。”“我现在很忙,没时间和你说。”转身便找别的同学去聊天。

小可的助人意识还不够,与当初我们设立的目标渐行渐远。

不久,学校举办读书节,我班参加课本剧大赛,小可与另一名男生小赵合作表演《拔苗助长》。

他俩排练了一周,台词还是经常对不上。仔细一问,发现问题:他们白天课比较多,没有时间在一起对台词,再加上小赵参加晚托班,不能在3:30准时放学,对台词的时间就更少了。

我提醒小可,帮助她分析情况,鼓励她作一下调整。

那天以后,小可常主动跟小赵约时间,中午催促小赵完成作业。又过了一周,两人的表演配合度有了很大突破。就算小赵忘词了,小可也能巧妙地改动自己的台词来提醒小赵,这说明小可对小赵的台词也十分熟悉。

我大力表扬小可和小赵,并引导两人分析排练效率提高的原因。小赵说:“我认为很大一部分是小可的功劳,是她提醒我抓紧时间。”

听了小赵的夸奖,小可开心地笑了。这一次,小可尝到了互相配合的美好滋味,她迈出了第一步。

在一次“小小地铁人”安全文明迎亚运知识竞赛活动中,全班一致推举小可参赛,与其他22个班的学生代表PK。因为,无论是记忆力、理解力还是知识面,小可都是最佳人选。

答题的最后环节,越来越多的选手失败下台,回到座位,台上只剩下包括小可在内的3名选手。台下的学生们屏住呼吸,台上的小可沉着应对,不负众望获得第一名。

全班学生的欢呼声响彻礼堂,等到小可回到班级,学生们又情不自禁献上掌声,女生们激动地拥抱小可。

小可又一次满足地笑了。

我让小可把获得的奖品分给每一个学生,大家都向小可投以赞赏的目光。

下课后,我问:“小可,经历了课本剧大赛和安全知识竞赛,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启发吗?”

“叶老师,我觉得我和同学们的心更近了,越来越喜欢这个班级了。”

我明白,到了趁热打铁的时候:“小可,你真的很优秀,不仅能做好自己的事情,班级的事情你也会放在心上。接下来,如果你能做到留意同学的需求,并且积极地帮助他们,我相信你能收获更多的幸福与快乐。”

接下来的日子,我真真切切地看到小可的改变。看到有同学来来回回改不好作业,她会主动帮忙解决;看到小璟情绪失控,会帮忙安抚;看到教室里的纸巾用完了,会从家里带来一些……

在一次班级“悄悄话”活动中,我收到小可的一张纸条:“叶老师,谢谢你,是你让我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是你让我对同学们有了更加强烈的爱。”

看到这个“爱”字,我知道,我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小可的妈妈也多次发来短信,表达感激之情。

又过了两个月,我再问小可:“你还想做回副班长吗?”

小可真诚地看着我说:“叶老师,只要是班干部,什么职位都是一样的。”

我与小可相视而笑。

●点评:

叶晓丽老师的这一德育案例有两个突出的优点值得我们学习。一是角度新颖。衡量学生的标准要多样化,以最大限度地发掘人才。比如优秀学生的全面发展也应该被关注。叶老师班上的小可成绩优异,但集体荣誉感有所不足。集体荣誉感是一种积极心理品质,叶老师积极帮助小可补齐短板,在她全面成长的道路上助推一把。二是巧借活动。许多一线教师在育人工作方式上常会停留在语言层面,而叶老师坚持活动育人的思想,借助校内外大大小小的活动,让小可亲身参与,一次次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力量,从而培养出她对集体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点评者:杭州师范大学 周 俊)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