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吴 健
省委书记易炼红指出,打造“三支队伍”是战略性、基础性系统工程,也是长期工程,要以“大人才观”全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这充分体现了浙江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的使命背景下,锚定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的深远考量和发展谋划。
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排头兵的一流大学,浙江大学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培养造就了大批著名科学家、文化大师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翘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卓越贡献。学校坚持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积极服务浙江人才强省战略,向全省各地市及县区输送毕业生实现全覆盖,源源不断地为浙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当前,浙江正迈入高水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征程。对浙大而言,就是要坚定不移担负起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的时代使命,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协同,持续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卓越教育体系,以高质量的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全面服务浙江人才强省战略,为浙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浙大力量。
一、进一步构建高水平铸魂育人工作体系
浙大是全国首批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学校始终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扎根铸魂为根本,坚决扛起新时代高水平大学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担当。一是强化政治引领,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学术、进学科、进课程、进培训、进读本,积极将新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转化成理论成果和育人资源。二是突出使命激发,深入推进高水平思政课程与有特色课程思政同频共振,依托马兰工作室等思政教育基地,大力宣传王淦昌、程开甲、林俊德等一批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先进典型,强化价值观引导、责任感培育以及人格完善。三是传承红色基因,挖掘浙江丰富的红色根脉资源,加强与南湖革命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合作,培养一批红色根脉的传承人和守护者,引导学生在“走一路、讲一路、学一路”的过程中,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二、进一步创新高质量科教融汇培养模式
浙大已获批牵头和共建16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深度参与了浙江“315”科技创新体系和“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与省内11个设区市均共建了科技创新平台,在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000余个,必须大力发挥高水平科研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协同作用。一是打造全球科教融汇高地,筹建基础交叉研究院,重点围绕完善基础交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为最顶尖的教授学者与最优秀的学生构建教学相长的学术共同体,提供优质平台。二是构建本研贯通长周期培养体系,聚焦基础学科和国家重大战略急需,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强基计划”等,设立本研贯通培养项目,以贯通培养的思维重塑拔尖学生培养方案,培养一批学术志向坚定、勇于探究高深学问、承担远大使命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三是大力推进“国字号”学院建设,建好国家集成电路学院、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等,有组织地把学生引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战略急需和区域重大需要,为解决“卡脖子”重大科技问题贡献力量。
三、进一步发挥高层次人才育人重要作用
近年来,浙大大力引才育才,建设了一支高水平创新型人才队伍。教师中现有两院院士、文科资深教授近80人,各类国家级人才1500余人,必须大力发挥“人才金矿”的重要作用,让优秀的人才培养出更优秀的人才。一是发挥选才、鉴才作用,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全力支持浙江省中学生英才计划扩面提质工作,面向全省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高中生走进浙大,使中学生感受名师魅力,激发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二是创新人才参与机制,设立“启真问学”“教授学术小组”“青青计划”等导学项目,形成“思想引领—灵感激发—探索研究—科创实践”全链条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人才引领驱动,充分激活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动能,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三是转化优质资源,实施“全球杰出教席计划”,延揽全球顶尖学者,推动将高质量科研成果、前沿学科内容等及时纳入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不断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