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长寿桥小学 蓝海燕
小学劳动教学要指导学生置身劳动实践情境“做中研”“研中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运用问题链可以为学生构建任务的内在逻辑关系,拓宽体验探究的空间,促进学生相关能力的发展。
以浙教版劳动一年级下册《制作纸飞机》一课的教学为例,我抛出第一条问题链:大家看,这些学生在干什么?这些纸飞机有哪些形状?你最喜欢哪种纸飞机的设计?为什么?猜一猜,这些纸飞机是怎么折出来的?
这些问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主动观察,意识到“这节课与我们身边的生活密切相关”,以此降低学生的难度预期,为其搭建顺利步入劳动学习的阶梯,同时帮助教师掌握学情,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给学生讲“中国航空之父”冯如的故事,讲他怎样造出中国人自己的第一架飞机,唤起学生对飞机制造的情感,然后抛出第二条问题链:你想不想制作一架属于自己的飞机?观察纸飞机制作视频,说一说,视频中用到了哪些折纸方法?
这些问题启发和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掌握劳动技能;接着,我让大家动手,边对边,角对角,考虑对称与均衡,制作一架能飞得远的尖头纸飞机。
第二次挑战制作飞机,我抛出第三条问题链:你完成了第一个制作任务,打算怎样夸夸自己?你有没有折出“尖尖的”飞机头?你在折纸的过程中是不是认认真真的?
我从关键技术逐层提升难度,将制作过程分割成若干步骤,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唤起学生经历完整劳动过程的激情。
为让学生分享创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分析其中的成败得失,实现劳动能力、观念和精神品质的素养进阶,我抛出了第四条问题链:
你选择怎样的材料制作纸飞机?你在制作纸飞机的过程中开心吗?你们在制作过程中有没有相互帮助?
尽管教材里明确列出评价标准,然而,在实际课堂上,很少有学生按照这套标准客观评判任务完成情况。原因可能是课程安排过于紧凑,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用于自我评估;也可能是教师通常忽略过程性评价,因而指导不足。而我认为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学生的评估能力不足,亟待培养良好的评价习惯。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要倡导项目化学习,问题链的运用是实践这一理念的有效手段,它能够促使学生层层展开思考,重新审视自己的劳动作品,从他人的分享互助中取长补短,并以多元的评估方式认识自己的劳动品质。
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如何改进并恰当地运用“问题链”,以便有效地提升劳动教育的实际效果,进一步实现劳动课堂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