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吴兴区妙西学校 朱梓华
那天,上完第三节语文课,像往常一样,我让学生们去洗手、排队,准备吃饭。
教室里的学生走得差不多了,天天走过来大喊:“老师,毛毛尿裤子了。”
我走到毛毛的座位旁边,看到椅子底下一摊水……
我一边赶紧让班主任联系家长送裤子来,一边把毛毛带到开着空调的办公室,怕他的小屁股冻坏,也避免被其他同学看见,毕竟尿裤子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此刻,我的内心也是五味杂陈。开学至今,“下课先上厕所”我不知道提了多少次,可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
我安顿好毛毛,火速去食堂将自己和毛毛的饭菜一起打包进办公室,一边跟毛毛吃着饭,一边等待家长的“救援”……
我私下问毛毛:“你怎么尿裤子了?”
这个我们班年龄最小、个子也最小,还像个幼儿园宝宝的毛毛用他那一贯不急不缓的口气,懵懵懂懂地告诉我:“我——忘——了。”
是忘了告诉我他想上厕所,还是忘了下课去上厕所,在他那里是找不到答案的。
第二天,同样的状况又上演了。语文课正上到一半,一向“静若处子”的千千大声地喊了一句:“老师,我尿裤子了。”语气是那样坚定,那样淡然,好像在响亮地回答我的提问一般。
我听了却感觉五雷轰顶,心里不断地问:“这是怎么了?”
下午,我问千千尿裤子的原因,他依旧用洪亮的声音告诉我:“来不及了。”
到底是“来不及”干什么,我也不再细究。
同样的事,两次发生在我的课堂上,我开始反思:原以为,学期都快接近尾声了,学生们已经知道上课、下课该做什么,不需要我再提醒。可是,我错了。
因此,当毛毛尿裤子后,我应该在全班学生面前再重申、再教育的,必要的提醒不可缺少。
接下来,我重启“婆婆妈妈”模式,每节语文课下课前总要落下这三句话:“先上厕所”“再准备学习用品”“最后才出去玩”。
看来,一年级教师,无论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只能是多点唠叨比较好。毕竟,我们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上来,还是需要大人无微不至的关心。哪怕以后学生到了中、高年级,有些行为规范也需要在教师不停的唠叨中慢慢养成,唠叨的尽头应该是好习惯和独立自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