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较于各种渠道渗透进来“任务”的不可控性,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负担的减轻,只要学校领导层愿意“刀刃向内”,则易如反掌。
□朱建人
前段时间,教师非教育教学性负担问题再一次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关注,不少地方对此开展了专题调研,并为此出台了针对性文件,限制进校园的各种“摊派”,以切实减轻教师非教育教学工作负担。但就笔者观察而言,有一个教师减负的“盲区”,至今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却每天都在困扰着一线教师——教师负担之重,还有相当一部分来自教育内部无谓的“卷”与“压”。相对于那些无厘头的“额外负担”,这些负担往往以“分内”的面貌出现,却多是些空耗教师时间精力的“无用之功”。
若有学校愿意采取行动,在司空见惯的“常规管理”上有所改良,教师减负可能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因为相较于各种渠道渗透进来“任务”的不可控性,教师日常教育教学负担的减轻,只要学校领导层愿意“刀刃向内”,则易如反掌。不妨就此略举一二例证。
一是减任务之“繁”。时下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往往需要去应付并无实际用处的“规定”。譬如,不少学校至今还在强调教师必须纸质备课。其基本用意是防止教师“偷懒”,在网上下载现成教案。其实教师备课的目的,就是将课堂教学组织设计好,以期获得良好的授课效果。其中必然有获取授课所需的信息,并依照教学所需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在信息化时代,从网上获取信息、利用电脑处理信息的效能是用手工在纸质笔记本上完成所不能比的。若是在偏远的乡村学校,网络更是教师教学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路径。而检查纸质教案的结果,无非就是让教师将电子版教案重新抄录于笔记本,以应付学校常规检查所需。如此繁复而空耗教师时间精力的形式化“常规任务”还有不少。建议中小学校认真作一番梳理,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删除那些只为留痕而全无实际意义的项目。
二是减考查之“频”。长期以来,教育部三令五申要求取消频繁的抽测考试。在教育部办公厅2019年颁发的《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中,专门要求中小学大幅压减考试次数,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并强调“学校和班级不得组织周考、月考、单元考试等其他各类考试,也不得以测试、测验、限时练习、学情调研等各种名义变相组织考试”。但一些地方的实际情况是,中小学考查频繁依然是普遍现象。有些地方甚至依然以各种名头在对学校的教学进行频繁的动态评估。此类做法不但违背国家政策法规,且必然给教师带来严重的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对真正有志于教改的教师而言,在如此高频率的考查面前,是没有任何尝试教改的空间的。
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基于自身丰富的认知结构和丰厚的文化背景之上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给教师减负,让教师有时间去向生活学习,去读点“无用之用”的书是何等重要。因此,给教师减负,不只是对教师的人文关怀,更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如若教师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耗在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甚至无谓的工作上了,那么,其对于教育的热情和才情必然很快消退殆尽,又何谈专业的发展和教学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