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教师周刊·课堂创新
本版新闻列表
 
上一篇  下一篇
2023年12月22日 星期

垃圾“收集—传递”员


□平湖市林埭中心小学徐埭校区 吴雅雷

班级卫生是让我们低段班主任最头疼的问题之一,一年级学生刚走出幼儿园,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制造垃圾”的本领却是一级棒。

虽然教师一再警告学生不能乱扔垃圾,但学生就是“虚心接受,诚心不改”。我也想了很多办法,让班干部督促、让同桌互查,还亲自出马陪着值日生一起扫地,但只要一眨眼的工夫,角落里就会出现小纸屑。

特别是有一些学生喜欢用小剪刀剪呀剪,偷偷剪,剪得碎屑到处都是。经常是值日生刚打扫完,自查时也是干净的,结果马上就收到扣分通知单,弄得我一整天心情都很糟糕。

这么下去总不是个办法。

一天下班回家,我看到十字路口交警在处理违章,让被罚者“逮一个乱穿马路的人”再走。

这给了我启发,我们班是不是也可以搞这个活动?

第二天,我让班长逮到第一个地面上有垃圾的学生,把垃圾袋交给他。这个学生就被取消了玩的资格,要在班级里寻找下一个地面上有垃圾的学生。为早日摆脱禁锢,恢复“自由之身”,这个学生就拼命去寻找。

当他找到“下家”,就把这个垃圾袋开心地交到“下家”的手里。于是,第二个学生就担起垃圾“收集—传递”员的责任,第一个学生获得了解放。

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插曲。比如,某个学生死活不承认是自己扔的垃圾,不愿意被取消玩的资格。

我告诉他,如果亲眼看见是谁扔过来的垃圾,那就让扔垃圾的学生当垃圾“收集—传递”员;但如果找不到“真凶”,那就只能委屈一下,就算是义务劳动,直到找到下一个地面上有垃圾的学生为止。

这个规定公布后,学生们为永保“自由之身”,在有限的课间10分钟快乐玩耍,就会经常检查自己的地面上是否有垃圾,并第一时间捡起垃圾,以免被罚。

最近,当垃圾“收集—传递”员的学生是越来越痛苦,想找到“下家”非常不易,因为教室地面上的垃圾越来越少。

看到那些被逮住的学生愁眉苦脸的样子,我暗暗高兴。并不是我幸灾乐祸,而是我的办法奏效了,教室总能保持干净整洁。

我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我们最近当垃圾‘收集—传递’员真的很辛苦。要不我们明天放一天假?如果这一天我们能始终保持干净,我们就延长假期,如果两天都干净,那就再延长一天假期,好不好?”

“好,谢谢老师!”学生们开心地齐喊,好像得了什么便宜似的,真是太可爱了。

看着干净整洁的教室,看到困扰自己多年的难题得以解决,我心甚悦。


上一篇  下一篇
浙ICP备11065404号-3
Copyright@1984-2006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版权所有 建议分辨率1024*768 IE6.0下浏览